吃个便饭,都是粗茶淡饭,可胜在干净。”
山长夫人笑道:“每次来,你们一家都这么客气。”她回头对林氏道,“他年前刚娶了一个媳妇,还是个秀才的女儿,烧得一手好茶饭!”
张轩一鞠躬,告声罪,就走了,想是去安排茶饭去了。
这时,甘甜悄悄过来,对苏澜道:“我们遇到高手了。这个张进轻功很好,但是好像受过很重的内伤。”
苏澜吃了一惊,悄悄道:“多好,跟你比如何?他儿子呢?”
“小姐!”甘甜嗔道,“世上我这样的高手没有几个!”她悄悄道,“他儿子倒没有学武,有些奇怪。”
苏澜不动声色,跟着张进逛了起来。张进不善言谈,问他他才说。不过苏澜他们也知道了有邻园的情况。
有邻园比不孤园稍大,有稻田一百四十多亩,菜地十多亩,柴坡二十多亩,还有果园三十来亩,种着桂圆、香蕉和福橘。庄园里连他家,一共有庄户十二家,男女老少人口共有五十多人。出产主要是水稻和水果。庄子上的人家是杂姓,十二户人家倒有三种姓,分别是田、刘、张。田姓是大姓,有七户,刘姓是三户,张姓是两户,另一家张姓,主人是张进的堂弟,叫张凡。他们都是有邻园的佃户。其中有户姓刘的专管果园。
苏澜看到好几条山泉沿着庄园田地蜿蜒流淌。虽然在坡上,但是水量丰沛,依然可以种植水稻,真是不错。
他们一行到了果园,三个小家伙就发疯般地冲进去玩耍。一会儿就跑出了一身汗,还大声嚷嚷着:“好好玩,好好玩!”把小鸟都惊飞了。
这时,张轩带着一个十多岁的男孩来了。那男孩手上还提着一大串香蕉。张轩说,这是现砍的,那男孩叫刘小智,就是其中种水果的刘家的儿子。刘小智还有一个姐姐叫刘大枝。
刘小智把香蕉分给大家吃,还说,如果夏天来可以吃到桂圆,秋天可以吃到福橘。而香蕉就比较好,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
苏澜觉得这里的人都很淳朴。林氏等人也有同感。当下已经决定买下两个园子。
他们又回到之前停车的庄院。院落很大,也是木栅栏和竹篱笆围成,绕着木栅栏种了一些金银花、茉莉花、栀子花。里面有几排房子,组成“凹”字型,坐北朝南。当中是正屋,两边是厨房、柴房、净房、仆役住房、马厩等。
苏澜看林氏满意,就把她拉倒旁边,轻声道:“姨母若是满意,就定下来。山长夫人之前说的二百五十亩,只是稻田的亩数,实际上远远不止。所以,我再给姨母一千两,咱们不要让山长夫人吃亏。”说着递给姨母一千两银票。
继续阅读
林氏频频点头,道:“澜儿说的是。山长夫人是千金难卖心头宝啊。”
张进、张轩的家在村子中间,旁边就有一条小溪,房子是土木结构,也是正厅、厢房、厨房、柴房都有。有马厩,有猪圈。家里归置得很齐整。小院里还有一口水井,井水满当当的。井边还有一个很大的马槽,便于牲口饮水。苏澜从井里掬了一捧水,感觉很甜。看得出来,这家人过得不错。
张进家有五口人。张进两口子,张轩两口子,张轩还有一个九岁的弟弟张昂,居然在进学,而且还考过了童生。苏澜不禁佩服这家人有眼光。佃农子弟考上童生,还真是少见。这也更增加了张进的神秘感。
张进家婆媳正在忙碌。新媳妇丁氏大约十五、六岁,长得很漂亮,就是皮肤有点黑。笑不露齿,很羞涩的样子。但是也很能干,饭菜都是她做的。
一会儿排上两桌饭菜。张进、张轩陪三位小公子,夫人、小姐一桌。张进家婆媳不肯上桌,只得作罢。
桌上有小鸡炖蘑菇、红烧鲫鱼、笋干豆角腊肉、白崧豆果、韭菜炒鸡蛋、海米鸡蛋紫菜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