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5200小说>>华夏真相集> 第二十集 玄武之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集 玄武之变(6 / 7)

不可。

太宗又问:卿既称怀道为是,当时何不正谏隋帝?

杜淹答道:臣当时不居重任,又知谏必不从,徒死无益,因此不言。

太宗又问:卿知炀帝不可谏,则何为立其朝班?既立其朝,又何得不谏?卿仕隋朝可云位卑,后仕王世充尊显,又何不谏?

杜淹答道:臣于世充非不曾谏,但不从耳。

太宗又问:世充若贤而纳谏,不应亡国;若暴而拒谏,卿何得免祸?

杜淹满头冒汗,再拜奏道:臣今遇明主,愿尽死以谏。

太宗闻而大笑:卿可谓舌灿莲花,八面玲珑。

当时天下安定,四夷来朝。惟有岭南酋长冯盎,因与俚僚人酋帅谈殿等迭相攻击,久未入朝。岭南诸州守吏由此皆都上奏,称其造反,前后十数奏章,络绎不绝而至长安。

字幕:冯盎,字明达,广东高州良德。高凉太守冯宝与谯国夫人冼英之孙,石龙太守冯仆之子。少有谋略,英勇善战,初以门荫获授宋康县令。

隋文帝时,冯盎因参与平定王仲宣起义有功,被隋文帝任命为高州刺史。其后陆续平定潮州、成州等五州獠人叛乱,更授金紫光禄大夫、汉阳太守。

隋朝灭亡后,冯盎回到岭南聚众数万,自任首领,依附反王林士弘,击败贼帅高法澄、冼宝彻等人,占据广州、苍梧、朱崖之地,自领岭南总管。

武德五年,冯盎自动归顺唐朝,被唐高祖授为上柱国、高州总管、耿国公。又相继平定罗窦各洞獠民反叛,深受唐太宗李世民夸赞。

继续阅读

因其勤勉清明,深受部下吏民将士爱戴。

只因冯盎不朝,被岭南诸州守吏诬告,太宗览奏大惊,便命将军蔺謩为帅,就地征发江东及岭南数十州之兵,前往讨伐。

御史大夫魏徵上书谏道:今中国初定,岭南瘴疠险远,不可以擅兴大兵。且冯盎反状未成,更未宜兴师动众,以激起真正祸乱。

太宗惊奇问道:今岭南各州,具疏首告者道路不绝,卿何云冯盎反状未成?

魏徵答道:冯盎若反,必分兵据险,攻掠州县。今告其造反者前不绝已有数年,然而不见冯盎之兵出境,此其不反朝廷明矣。诸州既疑其反,陛下又不遣使镇抚,彼故不敢入朝。若遣信臣示以至诚,彼喜于免祸,可不烦兵而服。

太宗称善,乃罢兵遣使持节,往岭南慰谕。冯盎奉诏,果遣其子冯智戴随使入朝。太宗赞道:魏徵令我发一介之使,而岭表遂安,胜过十万之师。

贞观元年十二月,利州都督义安王李孝常谋反。

字幕:李孝常,唐高祖李渊族弟,夫人太穆皇后窦氏家族女婿。

李孝常之父李圆通孔武有力,隋时历任太子左庶子、尚书左丞、刑部尚书、兵部尚书。李孝常因门荫之故,曾任隋朝华阴令,掌握永丰仓。

李渊太原起兵后,向关中进军,因途中粮尽,故迟迟未能渡河入关。

李孝常遂举华阴永丰仓迎降高祖,保证唐军粮草供应;又赈济饥荒稳定民心,为李渊定鼎关中东向而争天下立下大功。且断绝隋炀帝西归之望,终致身死,李唐统治初步确立。

李渊称帝之后,叙论李孝常开国大功,遂封义安郡王重爵,名列勋戚。

李孝常既封郡王,因入朝留居京师,交结权贵,并与右武卫将军刘德裕及其外甥统军元弘善交厚,又与监门将军长孙安业互说符命,密谋以宿卫兵作乱。

字幕:长孙安业,长孙晟之子,长孙皇后异母兄。素来嗜酒无赖,是个纨绔子弟。

其父病卒之后,弟长孙无忌及长孙皇后并皆年幼,长孙安业不肯扶养,无忌及妹只得依附舅父,寄人篱下,长大成人。

太宗李世民即位,长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