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出降。
司法书佐高士廉进谏道:宁长真兵数虽多,悬军远至,不能持久。城中胜兵足以当之,奈何望风便降,举数十万民众受制于人!
丘和听从其谏,便以高士廉为军司马,率军逆击来犯之敌。高士廉连用机谋破之,宁长真仅以身免,尽俘其众。
既而有骁果卫自江都而至,丘和得知炀帝凶问,这才以交趾郡归附萧铣。
当时始安郡(今广西桂林)丞乃为李袭志,字重光,金州安康县(今陕西石泉)人,北周信州总管李迁哲之孙,隋朝台州刺史李敬猷之子。
隋末因见天下大乱,乃尽散家财,招募壮士得三千人,以保郡城。萧铣、林士弘、曹武彻交相派兵来攻,皆不能克。及闻炀帝在江都遇弑,乃率全城吏民,临吊哭祭三日。
便有部将劝道:公乃中州贵族,久临鄙郡,华夷悦服。今隋室无主,海内鼎沸,以明公威惠,若号令岭表,尉佗之业可坐致也。
李袭志怒道:我家世代忠贞,从无逆臣。江都虽覆,宗社尚存,尉佗狂僭,何足慕也!
坚守二年有余,始安郡外无声援,于是城陷,为梁军所虏,押送南郡。萧铣得之大喜,拜为工部尚书,检校桂州总管。
当时伪楚帝林士弘据有江南之地,汉阳太守冯盎亦以苍梧、高凉、珠崖、番禺之地附之。萧铣既得交趾归降,便遣部将苏胡儿引兵攻略江南,拔取豫章郡;复命宋王杨道生夺取南郡,齐王张绣略定岭表。数战之后,便得江准之地大部。
由此西至三峡,南到交趾,东至九江,北距汉水,全都归属萧铣,兵力达到四十万。
萧铣既得南郡,就此徒都江陵,修复当年西梁陵园庙堂。又引南阳名士岑文本为中书侍郎,使典掌文翰,委以机密。
字幕:岑文本,字景仁,邓州棘阳县(今河南新野)人。西梁吏部尚书岑善方之孙,隋朝虞部侍郎岑之象之子。自幼聪慧敏捷,博通经史。十四岁时为父申冤,由是知名天下。
镜头转换,按下江南,复说长安。
隋恭帝杨侑闻说祖父杨广被弑,此后每次临朝,便感觉后颈凉风不断,如坐针毡。遂于义宁二年五月十四日,主动禅位于唐王李渊,逊居故代王府邸。
杨侑字仁辅,隋炀帝元德太子杨昭第三子,母为韦妃。自幼聪明,气度非凡,初封陈王,改封代王。禅让之后闲居长安,次年病终,寿十五岁,在位一百七十七天。
五月甲子,唐王李渊即皇帝位于太极殿,遣刑部尚书萧造告天南郊,大赦天下,改元为武德元年。命罢郡置州,以郡太守为州剌史。推五运为土德,色尚黄。
此时隋炀帝被弑凶讯亦至东都,留守东都官员奉越王杨侗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元皇泰。追谥大行皇帝曰明皇帝,庙号世祖;追尊元德太子曰成皇帝,庙号世宗;尊生母刘良娣为皇太后。以段达为纳言、陈国公,王世充为纳言、郑国公,元文都为内史令、鲁国公,皇甫无逸为兵部尚书、杞国公。以卢楚为内史令,郭文懿为内史侍郎,赵长文为黄门侍郎,共掌朝政,时人号称此七公为“七贵”。
史称皇泰帝杨侗眉目如画,温厚仁爱,风格俨然。
当此唐朝初建,东西两京二帝并立,天下反王数十,割据不臣者多如牛毛,乃是中国历史上重要年份,西方纪年之公元618年是也。
五月辛未日,突厥始毕可汗遣骨咄禄特勒前来长安,祝贺唐高祖即天子位,并参与登基大典。高祖李渊设宴于太极殿以待远客,命奏九部乐。
当时中国人避隋末之乱者多入突厥之境,突厥由此迅速强盛,彼时东自契丹、室韦,西尽吐谷浑、高昌,北部诸国皆都臣服,拥有控弦之士百万。唐帝因自己初起之时多借其兵马相助之力,故于此建国立业之后,前后饷遗突厥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