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5200小说>>华夏真相集> 第七十集 中岳剑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集 中岳剑宗(7 / 9)

展。

达摩叹道:一师已陷不同支派,况又分为六宗?我不除派系,其必永为邪见所缠。

乃施法力,来到有相宗寺,与萨婆罗尊者论何谓实相,僧众皆豁然开朗,十分信服。

达摩又到无相宗寺庙,与波罗提尊者论何谓无相,波罗提悟到本心,拜谢达摩祖师,忏悔错误。达摩又到定慧宗寺庙,与婆兰陀论何谓定慧;又到戒行宗寺庙,与贤人论何谓戒行;又到无得宗寺庙,与宝静论何谓无得;又到寂静宗寺庙,与寺中高僧论何谓寂静。

六寺听了达摩教诲,皆都开悟,徒众都发誓归依达摩祖师。达摩佛化遍及南印度,以六十年时间说服无数人出家。

南印度国王登荃贬抑佛法,达摩唤弟子宗胜、波罗提去向国王说法,登荃开悟,向波罗提悔过谢罪。后修习佛道日夜不倦,活到九十岁高龄而终。

菩提达摩祖师在天竺传法授道六十余年,彼时想到震旦缘法已熟,便告别先师宝塔,后别同学,再到王宫辞别国王,欲请上路东行。

国王便备大船装上珍宝,亲率臣属将达摩送到海滩。

达摩一行远涉重洋,在海上颠簸三年,终达中国南海,时为梁武帝普通七年。广州刺吏萧昂备设东道欢迎,表奏禀于梁武帝萧衍。

武帝遣使臣到广州迎请祖师,于大通元年十月抵达建康。武帝隆重接见达摩,请问道:朕营造佛寺,译写经书,度人出家,有何功德?

达摩答道:没有功德。因此乃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却非实有。

武帝不悦,于是又问:怎样才是真功德?

达摩答道:清净、睿智、圆妙,体自空寂。

武帝又问:何谓圣谛第一义?

达摩答道:空寂无圣。

武帝又问:答朕问话者为谁?

达摩答道:不知。

武帝不能领悟祖师禅机,见其答非所问,大为不喜。达摩察言观色,知道与梁武帝并无契合,于是潜出建康,略显小神通一苇渡江,至于江北。

此后一路北行直至中原,在洛阳看见永宁寺宝塔,自言道:贫僧虚度一百五十岁,历游各国,不曾见过如此精美浮屠!

于是口唱南无阿弥陀佛,便在嵩山传扬佛家教义,创立中国禅宗,位列三教法宗之一。

达摩至中国后,乃拜少林寺首代住持方丈求那跋陀罗为师,属南天竺楞伽宗派。

求那跋陀罗又译为功德贤,中天竺人,于南朝宋元嘉二十年译出《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后菩提达摩以此四卷本《楞伽经》传授徒众。

字幕:魏孝明帝孝昌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菩提达摩一苇渡江,到嵩山少林寺弘法。魏孝明帝闻说天竺高僧到至本国,亲自上山拜见;及聆听佛经要旨,更对达摩祖师崇敬有加。

当时北魏皇帝尊奉释家,佛门俊才如林。有光统律师、流支三藏二人,更是众僧中鸾凤之属,在朝野中享有盛名。

二僧因见达摩大师演说佛道,使魏国皇帝崇拜不已,由是心中不服,便常指手划脚,当众同大师口舌辩论,佛门中是非由此纷起。

达摩祖师声望日隆,二僧不堪忍受,竟生害人之心,屡次买通火工道人,在大师饮食里施放毒药,前后共有五次,皆被达摩祖师以无上功力化解。

自此之后,达摩便即面壁而坐,整天默默不语。僧众不知其意,便称其为壁观婆罗门。

时有僧人神光,乃旷达之士,长期居住洛阳,博览群书,善谈玄理。闻说达摩大士住在少林寺,便来早晚参见,恭候在旁。达摩却每对墙壁端坐,不理神光。

十二月九日晚,门外漫天大雪,神光站在殿外,一动不动。到天亮时,积雪没膝。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