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道:贫道魏国李冲,早知殿下近日必至,因些小俗务入山,未能远出相迎,请殿下恕罪,得罪不浅。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萧锋还礼,连称不敢,二人叙坐。萧锋心中犹疑,试探问道:我闻魏国有个李冲,字思顺,乃西凉武昭王李暠之后,官拜北魏中书令、散骑常侍,封顺阳侯,可与道长本家?
李冲大笑道:大王倒是博闻。只某便是,不过复阴还阳,死而复生,今乃鬼谷门弟子李冲,忝为敝派第三十五代掌门。殿下来此,可是为了求见达摩法师?
画外音:此人正是前番以鬼谷门绝技诈死离朝,退隐山林之顺阳侯李冲。隐居此处已近三年,雇巧匠筑此精舍,钻研道术兵法,并与达摩法师印证佛道法旨,便如闲云野鹤。因前日与达摩闲论,说起南齐江夏王萧冲反出建康,必来嵩山;而此处精舍乃上山必经之路,故命童儿迎候。此便是童儿一见之下,便道出萧锋来历前因后果。
萧锋闻听李冲来历,不由心内吃了一惊,因皆为本国贵胄出身,又都不见容于朝廷皇帝而归隐江湖,遂顿起惺惺相惜之情,急离座重新见礼,好生结纳。
两人叙坐,先说些枪棒武艺,再聊些军阵兵法,越发觉得投机,谈得入巷。
过不一刻,灶中野雉已熟,童儿便端上酒馔,伺候二人吃酒闲话。
李冲说道:我听达摩法师曾详说殿下情状,故神交已久,不必虚话客套。敢问殿下,可是前来拜会法师,欲求其指点迷津?
萧锋答道:然也。道长所说一些不差。
李冲:我刚从山上下来,达摩法师言道,殿下所学龙爪手已是世间武学顶峰,更无有过者。法师今欲精研修身养性之术,名曰易筋经,期以九年可成,需面壁静思,不能再见尘世之人。故特嘱我守此上山之路,替他护法,拒门杜客。殿下便是上去,亦是徒劳。
萧锋怅然若失:今我无家可归,且已打发萧恩西去,如此奈何?
李冲笑道:达摩法师之术乃遁世之学,除武功一道,其他亦不适合殿下,复有何憾?以殿下天姿报负,当另开一片天地,扶佐明主以平天下,解民倒悬。我有鬼谷之术,昔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张子房、诸葛孔明、王景略皆借此成就不世之功,殿下岂有意乎?
萧锋大喜:某向闻鬼谷仙术奇能,从未见之。道长可否显示一二,令某瞻拜一番?
李冲:若论武功,殿下降龙十八掌出自我门,龙爪手亦佛门绝学,自不必说。鬼谷门兵法战阵,治国方略,亦非一日之功,不能遽尔言之。诸葛武侯所遗八阵之图,公可试之。
说罢离座起身,引萧锋至于院中,指着石桌、石椅上一个木匣道:鬼谷门所有绝学,皆在此匣中。若殿下能不借外力而徒手将其取之,则皆归于殿下。
萧锋笑道:此有何难!莫非道长欲以弓弩或以剑术阻我?
李冲答道:非也。此院中只我与童儿,还有便是这个石阵,并无别人,更无埋伏。殿下能出入石阵,将木匣拿到,便归殿下,绝不食言。
萧锋谓其小视自己,有些懊恼,长身便出,向那石桌走去。说也奇怪,明明只有十丈远近,只需绕过三五块大石便可达到,但却七扭八拐,复又回至堂前,只是走不近石桌。
正在窘迫万端,无可奈何之际,却见人影一闪,那童儿翩然入院,七扭八拐走近石桌,拿起木匣回至厅堂,交到李冲手中。
萧锋面含愧色,倒退出阵,向李冲拱手作揖,便要告辞。
李冲上前扯住,施礼道:殿下休怪。此乃上代仙师所创八阵法,若不习阵图,凡世间无人能破,殿下又何必自愧?殿下虽未取到木匣,但出入此阵自如,并未被困于其中,亦乃大有仙缘,非比寻常。贫道既已遁世,此匣中经书及令牌便无用处,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