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5200小说>>华夏真相集> 第六十四集 文豪造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四集 文豪造反(3 / 8)

谢灵运闻说此事,飞骑进京上书自辩:臣归家养病至今三年,平日远离城郭居住,鲜与世人交道,多于偏僻穷山岩洞之间,只想修身养性,平静过完余生。今突闻会稽太守孟顗上疏劾我谋反,深感惊异,不知究竟为何?若只以谣言作为罪证,何其残酷耶!某非惜命,只是难受其枉,故扶病投奔陛下,并请圣裁。

皇帝亦知其冤,故免其死,且令为临川内史,增加俸禄到两千石。

谢灵运赴任后游乐如故,不理政事,复被有司弹劾。

司徒刘义康派临川王从事郑望生逮捕谢灵运,谢灵运反而擒杀郑望生,弃官而逃,并于途中写诗道: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

终被追及逮捕,被送到廷尉定罪。廷尉奏说谢灵运杀害朝廷命官,应处以死刑。

皇帝惜其才华,于是下诏:谢灵运罪过深重,确实应判死刑。但念其祖谢玄有功于国,应谅其子孙,免死充军广州。谢灵运于是颠簸流离,远配南荒边地。

元嘉十年,秦郡府将宗齐受奉郡守之命出使涂口,途径桃墟村,见有六七人在路上胡乱说话,怀疑不是好人。回来告诉郡县长官,遂派兵随同宗齐受前去抓捕,全部投入监狱。

其中山阴县人赵钦招供:本村人薛道双曾奉侍谢灵运,通过成国告诉我说,谢某充军广州,以钱财命我等购买弓箭刀枪器械,结交乡里健儿,在三江口劫救谢某。我等图其钱财,于是集合众人劫取谢某,但没成功。我众人回来时饥饿,只好沿路打劫,此供是实。

郡守得其口供,上奏朝廷,皇帝便下诏书,令在广州将谢灵运就地正法。

谢灵运至死不知己犯何罪,但知得罪朝中政要多人,必是遭其陷害而已。遂于临死时写诗道:龚胜无余生,李业有终尽。稽公理既迫,霍生命亦殒。凄凄凌霜叶,惘惘冲风菌。邂逅竟几何,修短非所悯。送心自觉前,斯痛久已忍。恨我君子志,不获岩上泯。

诗中所称龚胜、李业,亦比前诗中所说张子房、鲁仲连等辈耳。

闪回结束。谢灵运被诛当年,北府军大将胡藩亦卒。享年六十二岁,谥壮侯。

是年九月二十八日,罽宾高僧求那跋摩圆寂于建康只洹寺,终年六十五岁。大师去逝时盘坐绳床,容貌无改,空中弥漫芳烈香气,四丈龙蛇从尸体旁缓缓升起,直上云天。

同年夏秦王赫连昌叛魏西逃,被魏太武帝诛杀,其家属也大都受牵连而死。

乙亥,宋文帝元嘉十二年、北魏太武帝太延元年。

高句丽王琏派使臣进贡北魏,北魏拜王琏都督辽海诸军事,为辽东郡公,高句丽王。吐谷浑王慕璝死,其弟慕利延继位,慕利延通使纳贡于南朝刘宋。是年北魏统一中国北方,从此中国结束十六国之乱历史,正式进入南北朝时期。

太延二年,北魏高僧惠始在八角寺逝世。临终前沐浴净身,换上干净衣服,将弟子叫到身边站立,自己正襟而坐,平静气绝。死后停尸十天,坐式不改,容貌肤色如同平时,见者无不称奇。弟子将其坐式入棺,埋在寺内。

西元四四六年,北魏太平真君七年。魏太武帝拓跋焘为保卫国都平城,调发司、幽、定、冀四州十万人,在东起上谷,西至河曲一带大规模修筑边防。并在北方陆续设置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六镇。

大兴四年闰三月,北燕主冯弘遣尚书高颙前来北魏请罪,请将小女充当后宫嫔妃。

太武帝拓跋焘同意其请,并征召其子冯王仁入朝侍奉,冯弘拒不接受。

散骑常侍刘训对冯弘说道:大王虽与魏朝缔结婚姻互通和好,但不遣太子入朝侍奉,则前功尽弃。魏若因此大举进攻,则我将有危亡之忧。昔刘禅凭重山以为屏障,终衔璧投降,孙皓倚长江天险拒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