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天文星相,在洛阳见天象垂现,便知必有兴复晋室者出,尝告于家人道:桓玄必死,我等可归乡也。
这日夜间,又梦见自己搓土成丸服之。梦醒而大喜道:夫丸者,桓也。桓既被我吞服,则我当复归本土耶!
恰好建康使者至,对刘敬宣说道:刘裕已灭桓玄,今命我召公回去。
刘敬宣遂与家人驰还建康,入见刘裕。
刘裕大喜,以刘敬宣为武冈县侯,问道:我与刘毅共复晋室,卿谓我二人谁为雄杰?
刘敬宣笑道:明公天资英迈,赏罚严明,仁德兼备,实乃不世英雄,毅公何能及焉?况刘毅外宽而内忌,自伐而满,若一旦与明公为敌,当曰陵上取祸,非可与明公同日共语。
刘裕闻其言大喜,由此而愈加自重。
镜头转换,按下刘裕,复说晋帝。
当冯迁杀桓玄之时,晋尚书王暇与晋文帝乘于别船,见冯迁行凶而去,于是率百官保护晋帝司马德宗,复至江陵。
桓谦及桓振等初时兵败逃窜,闻桓玄已死,复袭取江陵,杀北府军守将王康产。桓振见晋文帝与百官皆处宫中,便欲弑杀皇帝,以为桓玄报仇。
桓谦谏止道:刘裕之乱,与皇帝何干?若杀天子,则不容于天下,不如暂且囚禁。
继续阅读
桓振从之,乃为桓玄举哀发丧。
便在此时,何无忌与刘道规引北府兵至。桓谦出城迎敌,大败回城。桓振大怒,亲率兵出战,战于灵溪,何无忌败归浔阳。
刘敬宣在浔阳接应,进军夏口。
桓振遣部将冯该守住长江东岸,孟山图据住鲁山城,桓仙客守偃月垒,水陆相援。
刘敬宣与何无忌见桓振如此而排,于是商量已定,以分兵夜袭之计,将三处壁垒悉数攻拔,并生擒孟山图与桓仙客。
幸亏冯该见机跑得快,率残部走奔石头城去讫。
晋义熙元年正月,南阳太守鲁宗之奉刘裕之命,引本部兵来袭襄阳。
襄阳守将桓蔚大惧,弃城奔走江陵。
北府将领刘毅引军至马头,桓振恐不能守,遂挟晋安帝出屯江津,遣使来见刘毅,求割江、荆二州以降,愿送天子还于建康,刘毅不许。
适逢鲁宗之追击桓蔚至江陵,进屯纪南。桓振遂留桓谦与冯该守江陵,自引兵五千来战鲁宗之。刘毅趁桓振出战鲁宗之,趁机大破冯该于豫章口,桓谦闻知弃城而走。
刘毅遂大驱三军进入江陵,执卞范之等桓玄诸臣,尽行诛杀。
桓振大破鲁宗之,胜利凯旋,但知江陵城陷,其众皆溃,于是只得引残部逃于殒川。
刘毅既占江陵,终于解救出晋安帝,奉驾欲还建康。
晋帝诏命朝中大事皆委于刘毅处分,封为冠军将军,大赦改元,惟桓氏不赦。因桓冲靖忠王室有功,诏命特赦宥其孙桓胤,徙于新安。以鲁宗之为雍州刺史,毛璩为征西将军,督梁、益等五州军事,弟毛瑾为梁、秦刺史,毛瑗为宁州刺史。
桓谦走投无路,降于秦帝姚兴。
二月,留台百官备法驾迎晋安帝于江陵。刘毅与刘道规二人屯兵于夏口,以防备诸桓复来,使何无忌保晋安帝东还。
晋安帝至于建康。百官诣阙待罪,晋帝皆令官复原职。
尚书殷仲文奉帝升殿,遂以琅琊王司马德文为大司马,武陵王司马遵为太何,刘裕为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
复欲加刘裕录尚书事,刘裕固辞不受,而请归京口藩镇。
当初刘毅未得志之时,曾为刘敬宣部下参军,时人或以当世雄杰以许之。
刘敬宣道:此君外宽而内忌,自伐而矜人,若一旦得志,必当陵上取祸。
有人却将此言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