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瑗闻言点头:贤兄明于阴阳,善知天文,实谓难得。但天道幽微,尚请慎言。
画外音:张衡既得朝廷重用,遂尽心研核阴阳,妙尽琁机,着《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期间天下太平,政治清明,得以专心进行科学研究,并在机械发明领域成果极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于是陆续发明地动仪、浑天仪、瑞轮荚、指南车、计里鼓车、独飞木雕、地形图等,又改进历法,皆非当世之人所能为者。
镜头转换,元初二年,任尚接替班超之子班雄,驻防三辅。
当时羌人大盛,东达河内,北达安定、北地、上郡,势力遍及关中以及三辅之地。汉朝为羌人所迫,诏命边境郡县百姓全部内徙,以避其祸。
诏命下达,陇右百姓不愿内徙,无不怨声载道。时有汉阳人王信,以及杜琦、杜季贡兄弟等,遂与羌人通谋,于元初二年九月聚众起义,攻占上邽,杜琦并自称安汉将军。
汉阳太守赵博闻报大惊,遂以重金求聘江湖侠客,潜入上邽,刺杀杜琦。
杜琦既死,义军士气大损。杜季贡与王信遂率部众撤出上邽,退据樗泉营以守。汉安帝遂诏命侍御史唐喜,率引诸郡之兵击之,诛杀王信等六百余人,俘其部将妻子五百余。
起义军连续遭受打击,杜季贡遂率残部北归滇零。于是展开游击战术,夺占丁奚城,击败征西将军司马钧,斩杀右扶风仲光、安定太守杜恢、北地太守盛包等。
由此三辅大乱,叛军兵锋大盛,各郡县皆都白日悬桥关门,不敢随意出入。
怀县令虞诩由此向中郎任尚建议:兵法云弱不攻强,走不逐飞,自然之势也。今虏皆马骑,日行数百里,来如风雨,去如绝弦,以步追之,势不相及,所以虽屯兵二十余万,旷日而无功也。为使君计,莫如罢诸郡兵,各令出钱数千,二十人共市一马,以万骑之众,逐数千之虏,追尾掩截,其道自穷。便民利事,大功立矣!
任尚即刻上书朝廷,同意采用虞诩之计,遣轻骑追击杜季贡于丁奚城,一战破之。
正当此时,羌人复起,大举入侵武都郡,告急文书飞报入京。
邓太后览奏,对众卿说道:我闻虞诩颇有韬略,可命为武都太守,迎击羌兵。
众卿:太后英明,所言甚善。
太后意决,遂下诏旨,擢升虞诩为武都太守,出兵伐羌。
虞诩领命,立即出兵西向。行至陈仓,哨马来报:羌兵在崤谷列阵,拦住我军去路。
虞诩立即下令:停止前进,就地扎营。
部将不解,问道:既遇敌军,因何不战?
虞诩:诸公不知,来时我已上书请求援兵,等援兵到后,再动身出发可也。
诸将信以为实,不复再言。于是众军乃止,安营下寨。
羌军闻说汉军按兵不动,以为惧怕自己,于是舍弃崤谷隘口,分头前往邻县劫掠。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虞诩闻报羌军分散劫掠,喜道:贼中我计,此番破之必矣。传令三军,拔寨起营!
一声令下,三军尽发,日夜兼程,行进一百余里。次日天色向晚,虞诩下令安营下寨,并命官兵每人各作两灶,以后每日增加一倍。
羌军自有哨骑跟随侦探,待汉军拔寨起行之后,便至其宿营之地查灶。因见灶坑每日递增一倍,以为汉军不断增兵而进,惊骇之下,急驰报首领。
羌首闻报,由此不敢逼近,只顾躲避远处,观望汉军行止。
汉军部将不明主帅之意,便皆问道:昔孙膑使用减灶之计胜敌,明公今却增灶;兵法明戒每日行军不宜超过三十里,以保体力,防备不测,将军却每天行军近二百里,何意耶?
虞诩说道:虏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