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大破楚师;其后阖闾爱惜此书,不欲传于世人,乃置以铁柜,藏于姑苏台屋楹之内。越兵攻破吴国,焚毁姑苏台时,我正有事路过,便即施展妙术,将此书盗来。
孙宾:若非师父,此书当罹兵火,再不存世矣。好险,好险!
祖师:你却不闻,至宝不灭?
孙宾:那倒也是。
祖师:无论如何,此宝落在为师手中,便是莫大机缘。为师经过仔细参研,亲为注解。行兵秘密,尽在其中,未尝轻授一人。小子,你想不想学?
孙宾:全凭恩师措置,弟子不敢奢求。
祖师:好小子!倒不贪心;你若苦苦相求,我倒偏不肯给矣。今见子心术忠厚,且又是你家族之物,便付于你,拿去看罢。
孙宾大喜,恭敬八拜,接在手中,热泪横流。
祖师:乖孩儿,休哭,休哭。对兵书而泣,大不吉也。拿去看吧,拿去看吧!
孙宾既得先祖兵法,昼夜研读,三日成诵。
王敖老祖试之,逐篇盘问,见孙宾对答如流,一字不遗,不由大喜。
祖师:小子用心如此,果是你家之物,以致通灵。汝祖秘术得传,可谓不死矣!
于是复授以《鬼谷子兵法》十三篇,命其自悟。孙宾复又昼夜研习,更觉奥妙无穷,三年不出洞室,冬寒暑炎,茫然不知。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三年之后,孙宾乃成大家,兵家之学除祖师之外,当世无对。当三年学期已满,王敖祖师传唤孙宾至前,殷殷叮嘱,命其下山。
孙宾:徒儿可有不是之处,师父要赶我走?
祖师:徒儿,天下无不散之宴席。且天降大任,你也该下山,建功立业去矣。
孙宾:祖师深如渊海,弟子所学,犹不及万一,如何便赶弟子下山?
一言未毕,早已流下泪来,顷刻湿透衣襟。
祖师手抚孙宾头顶,笑道:有道是青出于蓝。不经战阵,如何便知所学不及为师?人生苦短,这便去罢。
说毕,又从怀中拿出一面玄铁令牌,掌心大小,正好满握,纳于孙宾手中。
祖师:此乃我掌门信物,唤作鬼谷令。你持此令下山,若遇危难之处,只命人将此令传出,我鬼谷门所有弟子,包括我与兄长王禅在内,必然风驰而至。见令不救者,门规无情,定然重惩。你是掌门师兄,这便持之下山,代为师行令。我鬼谷门人众多,遇事休怕。
孙宾双手接过,以袖拭去泪水,见那玄铁令牌乃是阴阳两面,阳面镌刻一茎谷穗,傍有篆文四字:“文能安邦”;翻过阴面,却刻一茎稻穗,亦有篆文四字:“武能定国”。
祖师:此牌阳面,指我兄王禅一支,所授艺业以文道为主;阴面指我黄山一脉,所授乃是武略兵法。是为鬼谷门两派同用,纵横及兵家两支门徒共尊。小心在意,休要失落。
孙宾应诺,知道不可再留,大拜八拜,就此下山而去。
继续阅读
镜头闪回,按下孙宾,回说庞涓。
庞涓当初不愿再到黄山拜师学艺,仗一腔求取功名血气,并一套韬略学问,一径进入魏国,来至大梁,求取官位。因直至相府,叩府求见相国王错,说以兵法。
王错听得云苫雾罩,半懂不懂,但闻说是鬼谷门徒,便即大喜。
于是问道:子是吴起之同门师弟乎?
庞涓不知吴起乃是师叔王敖老祖之徒,随口扯一个谎道:吴起正是在下师兄。
王错大喜,遂将庞涓带入王宫,使其在宫门相候,自上朝堂,举荐庞涓与梁惠王。
当时正值庖人进呈蒸羊于前,惠王方欲举箸,闻相国举荐将才以入,遂舍箸迎宾。
庞涓上前施礼拜见,抬眼看见案上有蒸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