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猛即位,是为悼王。孟宾却依照景王临终遗命,坚执拥立王子朝。一时二王并存,各自争立。
王子朝依仗势大,在孟宾及其家族支持下,率百工及灵王、景王族人,攻击王城,击败王师。悼王姬猛出奔,遣使告急于晋。
晋顷公欲复先祖霸业,以为有利可图,遂遣大夫籍谈、荀跞为将,率军护送悼王返归王城。然而可惜姬猛命短福薄,此后未及半载,当年十一月便即寿终。
晋侯复立悼王之弟子姬匄,是为周敬王。
周敬王即立之后,为消除争位之患,晋军与周师联合进攻王子朝及其党徒。
王子朝迎战受挫,退守于京(洛阳西南)。周室王城局势因此稍缓,晋军便于周敬王元年正月班师撤走。
半年之后,王子朝之势复振,复发兵来袭,击败敬王之师,占据周都王城。周敬王不敌子朝,只得退居狄泉。
由此重现二王并立之局。狄泉在东,故称敬王为东王;王子朝占据王城,便称西王。
郑定公出使晋国,劝说顷公复承伯主之责,请联合诸侯出兵救周,晋顷公从之。
敬王三年夏,晋、鲁、宋、卫、郑、曹、邾、滕、薛、小邾等国会盟于黄父(今山西沁水),商议平定王室之乱。晋卿赵鞅主盟,号召与会诸侯,各向周敬王输送粮草,筹派戍卒,商定次年出兵勤王。敬王四年七月,荀跞、赵鞅率军入周,联合诸侯进攻王城。
十一月,晋军攻克巩邑。王子朝兵败,乃携带周朝典籍、礼器,引召、毛、伊、南宫四大家族,逃出洛阳王城,沿宛洛古道南行,兼道奔楚,寻求庇护。
画外音:此战之后,王子朝便率四族遗民寄居楚境,苦度春秋。十数年后,吴国灭楚,王子朝被周敬王派人刺杀。然其出离王城时带走大批周典,就此神秘失踪,下落不明。中华历史及华夏文明,亦便自此形成断崖,给后世炎黄子孙留下诸多谜团,至今无解。
只因王子朝去周奔楚,便留下三大千古文化之谜,至今争论不休,无有定论。哪三大谜团?其一,周室图书档案典籍失踪之谜;其二,老子李耳辞周退隐之谜;其三,上古奇书《山海经》作者之谜。而三谜之间,皆有内在联系。
镜头闪回。王子朝退出成周,率四族遗民一路往南,进入楚国境内。
王子朝一行之中,既有王室成员、世袭贵族,也有周王室图书档案馆官吏学者。保护历代典籍投奔有道之国,乃是图书管理官员神圣职责。因此老聃时为守藏室史,亦即周王室图书馆馆长,于是率其属吏押送典籍,随行南下。
然而此时恰逢楚平王死,国内动荡不安。王子朝一行不能按原计划前往楚都,只得滞留在南阳西鄂(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
画外音:王子朝流亡朝廷在南阳安定下来之后,老子以其大能,率众弟子将所有周室典籍分头埋藏,妥善保管。此后数千年来,通观中国现存史籍,再无明确载其下落者。此批无价之宝,就此人间蒸发,神秘失踪。在以后历代出土文物中,也不曾见其踪影。
王子朝出周奔楚之后,周敬王在位长达四十四年。此后史册典籍,竟也再无关于老子任何记载,由此便成第二千古迷案。老子此后终身隐居不仕,至有骑青牛出函谷,一去不回传闻,则应与其曾主持秘藏周室典籍,此一绝秘行动有关。
据《庄子·天道篇》记载,周室经历王子朝之乱后,周敬王曾重新向天下征集图书,以重建王室图书馆,并请孔子相助。
子路便对师父提出建议:老聃如今免官归居,夫子欲求藏书,何不试问此公?
孔子称善,往见老聃。
老聃虽予接见,但闻孔子追问周室典籍之事,便断然拒绝其请。于是孔子乘兴而来,失意而归。自此之后,两位文化先驱、儒道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