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5200小说>>华夏真相集> 第十三集 国人暴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三集 国人暴动(7 / 8)

乃是公元前841年,则其时卫武公才十二三岁,不太可能担负摄政重任。另卫武公兄长被称为共伯余,或是死后谥号,或曰生前封号。兄弟两人共用一个谥号或封号,似乎说不过去。故此可以断定,共伯和与卫武公并非一人。

历史真相:共伯和是共国君主,伯是爵位,和是名字。共国据说就在今之河南省辉县,原是周王室畿内邦国;共伯和品德高尚,且有名望。厉王出奔到彘,国人请邦畿内诸侯长者前来京师执政,倒也顺理成章。真相或许便是,厉王被流放到彘,国内无君,共伯和名声享誉内外,于是被推举为首席执政,代行王权。

在此期间,仍沿用厉王年号,政命皆由共伯和名义发出,长达十四年之久。十四年后厉王去世,太子姬静也已成年,共伯和便带领群臣拥立太子姬静为王,自己则回到共国。

共伯和入朝为首席执政,是顺应国人与诸侯拥戴,且行权宜之计。

诸子书《鲁连子》所说“行天子事”,似乎更接近事情真相。

周召共和十四年,亦即公元前829年,周厉王在彘地去世。消息传到镐京,周定公闻报大惊,于是找来召穆公,将心中所忧言之。

周定公:周天子崩于彘,公其知之乎?

召穆公:已有耳闻。

周定公:天子既已驾崩,我等若再将共和执政进行下去,便是篡位,如此奈何?

召穆公:此言是也。若再使共伯和执政,必遭天下诸侯共讨。

周定公:公乃宗室重臣,当早为之计。

召穆公:我与周公、共伯和三人,已受天下诟疑十四载矣。此时天子仙逝于外,岂敢再居朝堂上位!今太子静已经长大,亦是我等还政之期也。

周定公:此言何谓?太子静已死十四年矣,公其狂悖乎?

召穆公:定公不知。十四年前国人暴动,自我家门首所杀者非是太子,乃我亲子也!

召公说罢,泪下如雨。周定公惊愕半晌,赞叹不止。召穆公收泪,当即遂与周定公同发请柬,请朝中重臣及姬姓诸侯至府,参见太子静;并当众说明十四年前,自己将亲生之子,替代太子之事。众人大为赞叹,由此君臣相会。

共伯和当时在场,见此情状,便即让位于太子,自请退回封国,再为共国之君。众臣及诸侯大喜,乃簇拥太子静还于王宫,登基继位,是为周宣王。

周宣王自幼历经磨难,寄人篱下十四年之久,养成刚毅果敢性格,极有主见。故此甫继大位,便厉行改革,励精图治。因见王朝吏治败坏、百姓离散,于是下令。

传旨官:奉天子诏旨,众卿各负其责,修复公室、广纳谏言、安顿百姓、修缮武器。

众臣:喏!

传旨官:命召穆公、仲山甫、尹吉甫、程伯休父、虢文公、申伯、韩侯、显父、仍叔、邵穆公、张仲等众卿,辅佐朝纲,兴畋狩礼乐,效法文武成康四代先王遗风。

众臣:喏,臣等谢恩,遵命!

传旨官:命太师、少师,厉兵秣马,整训军师,借助诸侯之力;任用南仲、召穆公、尹吉甫、方叔为将,陆续讨伐猃狁、西戎、淮夷、徐夷、荆楚诸国,以及不服王化部族。

众臣:喏!臣等遵命。

于是改革内政,富国强兵,四出征伐。数年之间,四方既平,王国庶定。周天子威信大复,朝廷实力由弱而强。天下诸侯复又重新进京朝见天子,使者接踵于途,四夷咸服。

公元前817年,亦即周宣王十一年春,鲁武公率二公子括、戏,入镐京朝见天子。

周宣王喜爱公子戏,便以天子名义,强迫鲁武公立次子戏为鲁国太子。鲁武公闻言不悦,但亦只得口称遵旨。大夫樊仲甫时在帝侧,看出鲁武公脸上不豫之色,由是出班劝阻天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