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5200小说>>诸葛亮:糟了,我成替身了!> 第348章 战后生机兴学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8章 战后生机兴学堂(1 / 2)

曹操的谋士荀彧缓步上前,拱手道:“丞相,荆州战事已毕,探子回报,如今荆州一片祥和,百姓安居乐业,诸葛志似乎并无进取之心。”曹操眉头紧锁,手指一下一下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声响,在寂静的丞相府内格外清晰。
他知道,宛城之战的失败让他损失惨重,也让他更加忌惮诸葛志。
“祥和?安居乐业?”曹操冷哼一声,“诸葛志诡计多端,他绝不会就此罢休。如此平静,只怕是在酝酿更大的阴谋。”他起身走到窗边,推开窗,一股寒风夹杂着冬日的萧瑟扑面而来,让他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
远处,点点灯火闪烁,那是邺城的万家灯光。
曹操的目光却投向了更远的地方,投向了南方,投向了荆州。
与此同时,荆州城内,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街道上熙熙攘攘,商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孩子们追逐嬉戏,欢笑声不绝于耳。
宛城之战的阴霾早已散去,取而代之的是蓬勃的生机。
诸葛亮处理政务井井有条,法正、刘备共同治理荆州,蒋琬则负责民生,各司其职,使得荆州迅速恢复元气。
诸葛志漫步在田间小路上,看着金黄的稻穗随风摇曳,听着农夫们爽朗的笑声,心中感到无比的宁静。
宛城之战的胜利让他声名鹊起,但他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
他知道,战争只是手段,最终的目的还是要让百姓安居乐业,让国家繁荣昌盛。
“先生,您回来了。”一个清脆的声音打破了诸葛志的沉思。
他转头一看,是自己的书童。
“嗯,”诸葛志点点头,“去备些笔墨吧。”
回到书房,诸葛志铺开宣纸,提笔蘸墨。
他知道,荆州的繁荣只是暂时的,想要长治久安,必须要有足够的人才。
而要培养人才,就必须要有……
诸葛志停下了笔,目光落在窗外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上,心中一个想法逐渐清晰起来。
“或许,应该建一座学堂……”他喃喃自语道。
“先生,您说什么?”书童不解地问道。
诸葛志抬起头,目光坚定:“去,把、孝直、宪和都叫来,我有要事相商……”
诸葛志将创办学堂的想法告知诸葛亮等人后,立刻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诸葛亮表示大力支持,认为学堂的建立有助于培养人才,巩固荆州的根基。
法正则从法律角度提出了建议,认为学堂的规章制度必须健全,才能保证学堂的良好运营。
刘备则表示会全力支持学堂的建设,提供一切必要的资源。
蒋琬也从民生的角度出发,建议学堂应该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番商议之后,众人一致认为创办学堂势在必行。
接下来,便是选址的问题。
诸葛志决定亲自勘察,为学堂选择一个最合适的地点。
他走遍了荆州的山山水水,最终将目光锁定在襄阳城外的一处山谷。
这山谷风景秀丽,环境清幽,鸟语花香,溪水潺潺,宛如世外桃源。
站在山谷入口,放眼望去,只见层峦叠嶂,绿树成荫,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
诸葛志沿着山间小路缓缓而行,脚下是柔软的草地,耳边是清脆的鸟鸣,鼻尖萦绕着淡淡的野花香气。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如同跳动的音符。
他走到一处山坡上,俯瞰整个山谷。
山谷的中央有一片平坦的土地,四周环绕着茂密的树林,一条清澈的小溪从山谷深处流淌而出,蜿蜒穿过平地,最终汇入山脚下的河流。
“就是这里了。”诸葛志心中暗道。
他仿佛已经看到,一座座典雅的建筑拔地而起,琅琅的读书声回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