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他呼吸的频率奇妙地吻合。
有时他会停下来,眯起眼睛仔细观察作品的弧度,然后继续调整。
那些粗糙的陶土,在他手中渐渐显露出优雅的曲线,或是一个浑圆饱满的花瓶,或是一个憨态可掬的小动物。
每一个细微的调整都恰到好处,仿佛他能够与陶土进行无声的对话。
这时,一位年轻的学徒走过来,满脸好奇地问,“师傅,您觉得陛下君欣怎么样啊?”
陶匠师傅停下手中的动作,认真地说,“陛下啊,那可是咱们国家的救星!她关心百姓疾苦,一心想让咱们都过上富足的生活。就说咱们陶匠这行吧,以前咱们做的陶器,只能在本地卖卖,销量有限。陛下推行贸易政策,鼓励咱们把陶器卖到其他州府去。现在,咱们的陶器在各地可受欢迎了,订单多得都做不完。”
年轻学徒听了,眼睛亮晶晶的,“哇,陛下好厉害啊!那她还有哪些厉害的地方呀?”
陶匠师傅笑了笑,接着说,“陛下还非常重视教育,她建立了很多学府,让孩子们都能有书读。她知道,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只有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咱们国家才能越来越强大。而且啊,陛下还以身作则,勤政爱民,每天都处理大量的政务,为咱们老百姓操碎了心。咱们能有这么好的陛下,真是咱们的福气啊!”
年轻学徒用力地点点头,“嗯,我以后也要像陛下一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炉火与木屑交织的作坊里,工匠们的面庞虽布满汗渍与尘灰,眼角却始终洋溢着温暖的笑意。
汗水顺着古铜色的脸颊滑落,在光芒下折射出晶莹的光芒;木屑与陶泥的粉末沾满了他们的衣襟,却掩盖不住眼中那份发自内心的喜悦。
他们粗糙的双手不知疲倦地劳作着,每一道掌纹里都镌刻着对技艺的执着。
当目光落在精心打造的作品上时,眉宇间总会不自觉地舒展开来。
这些器物不仅是谋生的工具,更是他们用毕生所学凝聚的心血。
铁锤的铿锵、刨刀的沙沙、陶轮的轻响,交织成一曲劳动的赞歌。
在这个女帝君欣治下的新时代,工匠们第一次真切感受到自己工作的价值。
他们明白,每一件精心打磨的作品,都在为国家的繁荣添砖加瓦。
木器上的雕花纹饰,铁器上的精妙构造,陶器上的釉彩光泽,无不诉说着对传统的坚守与创新。
而这份坚守,正是对女帝新政最好的回应。
工作间隙,他们常常会不约而同地望向皇城的方向。
那里有位明君,让匠人重获尊严,让手艺重放光彩。
于是,手中的活计做得更用心了,每一处细节都倾注着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当月光为作坊镀上银边时,他们擦拭着工具,心中满是对明日的期待——为自己,为家人,更为这个正在焕发新生的国家。
快穿:在古早狗血文里兴风作浪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