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然后沿着山路慢慢跑。
路不是那种泥土和碎石组成的土路,而是宽阔平整的柏油路。往来行驶的车辆很少,间或才有一辆驶过。随着地势渐高,山间的树木越来越茂盛,路两旁探出来的枝叶渐渐交叠在一起,落下斑驳的光影。抬头看,路的尽头,山林之间,有屋角隐隐若现。
也不知道跑了了多久,头顶交汇的枝叶渐渐散开,道宽了起来,出现了分岔路,一条向下蜿蜒而去,一条向上盘旋而升。宋年抬头看了看落在远方山头的太阳,深呼吸,继续向上。
前头,一个公交车站牌上,写着下一站的名字:茶村。
茶村落在仙亭山山间,俯瞰一片茶田,一眼望不到边。村里的房子错落有致,风格统一,但总有特别显眼的。
土地庙就是其中一个。
宋年以前爬山也见过土地庙,大都就是置于树下或者路旁,用简单的石块垒起来一个方间,里面供奉着土地神。茶村村口这个土地庙则不一样,需拾级而上;庙宇也更高大精致,琉璃瓦做的屋顶,飞檐翘角,一看就是精心修缮过的。正中间的匾额上书着土地庙三字,门上还贴了副对联:“敬天地春前有雨,谢神灵秋后无霜”,横批:“风调雨顺”。
宋年停下脚步,在门口拜了拜。这是家里老人的规矩,外婆在世的时候常说,路过寺庙都要拜一拜神佛,不管有没有所求,都要表示下敬意,这是礼貌。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夕阳西下,村子里安静又祥和。
宋年漫步,走过一大片相连的房屋,看到另一座惹眼的院落。
墨色瓦片做的屋顶,灰黄色泥土的墙壁,透明玻璃搭的窗台从二楼探出来,像是带着斗笠的女娃娃,用晶亮的眼在青山白云间眺望。再走近些,石块堆砌成的外墙,墙上温婉的字体写着:“览山居”。
宋年是以前是学设计的,对美好的东西是忍不住驻足欣赏。她发现门敞开着,合着的半边门上挂了个木牌子,上书:“今日有房”。
原来是个民宿。
宋年踏步而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个园子,一半是花圃,一半是菜地,花圃里的花像是主人随心扔进去的种子,开得自由散漫;菜地却是精心打理过。青石板的小路一直往右延伸到庭院,院中有一棵圆胖的树,足有两三层高,叶子在风中摇曳,沙沙作响。树下有张石桌,石桌上有个青花瓷的茶壶,旁边围着四把竹藤椅。
这是个三合的院落,共有两层。一楼东边的屋子,外墙上挂着几顶斗笠,地上放着背篓筐,还有两个大大的竹篾,晒着绿色的叶子。二楼西边是个观景露台,并没有顶,敞亮亮面向群山。群山间夕阳渐落,周边的云彩被染成一片橘红。
宋年的心上莫名涌来一股暖意。
东屋里走出来一位围着碎花围裙的阿婆,看见她打量了两眼,问:“小姑娘,来住宿啊?”
说着也不等宋年回复,朝里屋喊道:“卉,来客人啦。”
宋年连忙摆手:“阿婆,我是路过的,你们家的房子真好看。”
很快,正屋出来一位气质优雅的女士,五十出头的年纪,穿着素色汉服,淡绿色的斜襟上衣和白色长裤,看着都是亚麻的面料,简约干净。
看到宋年,她问了句:“你......来住宿的?”
宋年解释她只是被房子的设计吸引进来的。
陆卉笑:“原来是这样。要不要带你参观参观?”
“可以吗?”
“当然,上门都是客人。”
陆卉带着宋年去了二楼,现在不是旺季,还有两间房空着。房间如宋年所想,都带着独立的露台,大大的落地窗,窗外便是山野的绿和浩淼的天;整体的装修细节都带着些禅意。这层的公共区域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