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使,均是各府、县商贾、乡绅名流、有德之士。
没办法,现今之议政使必然会是地方握有话语权之名流,倒不是说全民选举不能实现,美利坚之总统,同样是在现今这般简陋的通讯交通条件下全民选出,很多制度,远远不是那么难实现的。
只是现今国民思想,若真一人给一张选票,就算选议政使吧,也未免对不上点子,何况最终结果只怕选出的还是那些乡绅名流,最下等之民众,就算进了议政院,还不是人云亦云,又能有什么主意了,这不是歧视,就是事实。
由这些乡绅名流来体验选举,体验真正的选举,已经是极大的进步了。
不过叶昭已经准备在十年之内,实现地方议政使选举制,当选的肯定是商贾名流士绅没错,但通过选举,肯定会促使他们关注民意,关注地方,最起码不会作威作福,就算装吧,也要装出个好名声。
本来叶昭准备成立类似英国上议院的贵族院,如美国,本来只有众议院,但偏要成立权力更高之参议院,成立之初,则是“由最具身份、地位与财富的高贵人士所组成,与不列颠上议院越相似越好。”
但随着叶昭威望越来越隆,贵族院这类笼络人心的作法索性作罢,直接实行一院制。
当然,并不是照搬欧洲模式,一个具有相当权力又能代表民意的机构是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诉求。
实际上,西方选举制很多时候硬件条件相差不大时,金钱就是一切,叶昭在准备放开议政使选举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令议政院真正成为反映民意的机构。
现今帝国议政院三百余名议政使中,德高望重的老者和新生专业人士大概各占半数,因为进入帝国议政院后事务繁忙,成为一种从政的职业,是以省一级的事业家议政使反而不会进入国家议政院,进入国家议政院的,以德高望重的乡绅和新兴中产阶级为主。
帝国议政院五年换届一次,撤换半数议政使。
去年年底,叶昭也第一次试行了议政院审批制度,将新一年的政务院政府预算交由议政院审议,结果各项预算均全票获得通过,这也在叶昭意料之中,在议政使眼中,政务院的决议便是自己的决议,谁会投反对票?
还要令他们明白,政务院和自己这个大皇帝并不是一回事啊!
当时叶昭不由得叹口气,但转眼想想,能走到这一步,已经殊为不易。
议政院选举,新任首席议政大臣杜博奇,对于此次选举,叶昭完全没有干预,只是从议政使中提名十人为候选人,由十人演讲后,全体议政使投票。杜博奇可谓是帝国投票选举之大臣第一人了。
杜博奇今年六十一岁,广东乡绅,其子为帝国某集团军提督,此身份也是他能获胜的最主要原因吧,在帝国,军方的声望地位极高。
叶昭则刻意与杜博奇和议政院保持了距离,因为议政院有其特殊性,叶昭不想议政院变成一个自己耳提面命的机构,而是希望其有独立思想,能自己慢慢成长。
当然,一旦议政院决议与叶昭的国家目标发生冲突,影响叶昭的建国大计,叶昭会毫不迟疑的动用最终裁决权,甚至解散议政院,这也是宪法授予他的权力,不过叶昭倒是希望能早日看到这一天的到来,而且,他希望能用演说来改变议政院的表决结果,动用最终裁决权和解散议政院只是万不得已才会施展的手段。
皇家科学院的拨款,议政院同样全票通过,一百万银元的数额也是皇家科学院院长孟德尔提交的申请金额。
第一任皇家科学院院长孟德尔,中文名字孟德尔,奥地利裔中国科学家、植物学家、现代遗传学之父,对于帝国的种子工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培育的杂交稻种、玉米种,已经在帝国内大面积种植。
第一批得以入选皇家科学院的院士仅仅十二名,全部是欧洲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