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5200小说>历史军事>海上升明帝> 第748章 关外六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48章 关外六省(2 / 4)

安置蒙古诸旗,实行直辖和土司并行政策,也是做为缓冲。

两位阁老的方略,各有不同。

文安之这种更接近传统做法,也是最节约成本,最快能见效的,甚至可能也是最容易让蒙古、女真等接受的方案。

朱大典这种,成本高,而且可能会激发现在两辽等地那些蒙古、女真人的不满。

建虏入关后,辽西之地,也就沿海几十里这条走廊是设县立府,在其北面的松岭、努鲁儿虎山之间,还设了一个卓索图盟,安置喀喇沁左翼旗、土默特右翼旗、喀喇沁中旗、喀喇沁右翼旗,以及察哈尔左右翼旗等在此,又有满洲八旗佐领等。

努鲁儿虎山以北,则是喀尔喀、敖汉、翁牛特、巴林、克思克腾、奈曼、扎鲁特、阿鲁科尔沁诸部组成的昭乌达盟。

西辽河平原,以及更北的松嫩平原,是科尔沁、郭尔罗斯诸部各旗组成的哲里木盟。

文安之的分省,明显是有汉蒙分治的意思。而朱大典则是把蒙满全都纳入大明直接控制,或是半羁縻的状态。

朱以海考虑了一会,其实心中更倾向于朱大典的这个方案。

现在放弃倒是容易,但以后可能就成隐患。

大明以前对蒙古,要么就是打,要么就是拒,反正就是敌国外国,建虏虽然立国没多少年,但一路打过来的,打跑了林丹汗,拉拢征服了蒙古右翼诸部,设立的盟旗制度其实挺先进的。

这是在蒙古成吉思汗设立的万户制,和蒙古习惯的会盟制基础上设立的,是有很大基础条件的,结合清八旗制度,建立一套盟旗制度。

既是笼络各部,也是分化控制。

定制于皇太极,成熟于多尔衮,发展为六处会盟,也就是内札萨克蒙古六盟。

蒙古的万户部,是一种很不错的军事组织制度,以百户、千户、万户这样的层级结构,可以快速凝聚和分散游牧部落的家庭组织,还不会怎么影响日常单独的游牧生活。

蒙古人游牧最大特点就是独立地放养畜群,特别是马群,如果畜群相距太近或是畜群太大,都会增加相互间竞争,从而导致畜群数量、质量下降等。

而如果规模较小,相对孤立的部落,又容易受到其它部落的攻击,这也是草原上部落之间经常交战的原因。

所以围绕着草场,部落间总是矛盾不断,后来成吉思汗时建立百户千户万户制度,推行的是疯狂的对外扩张的模式,通过征服其它地区,获得更多的草场。

到了明末的时候,蒙古早就已经分裂倒退,以族姓为代表的部落制度,重新占据了统治地位,内部斗争和分裂加重。

差不多就是蒙古失去了中原集权,回到了部落割据时代。八壹中文網

后来建州女真对蒙古右翼分化拉拢,逐个击破,科尔沁部土谢汗表示顺从后,皇太极趁势派大臣与科尔沁十旗会盟,议定和颁布了有关出征、驿递及审案等方面的事务,这是清廷主导下的正式会盟,这次会盟还规定了会盟时间、地点及职责等。

随着后来建州军事上的节节胜利,越来越多漠南蒙古各部归附满清,他们对蒙古的控制也加强。

到了后面,满清对蒙古诸部进行迁移、打散等方式,把一些大部落迁分成许多小部落,甚至由几个不同部落的小部落组成一个旗,然后再由不同部落的旗,组成一个盟。

入关前,定下三处会盟,每三年一次,入关后,又增加三处,形成六盟。

每次会盟派大臣主持,而各盟、旗,都由清廷册封盟长、旗长札萨克等,又实行联姻制度,宣扬满蒙一体。

满清的这个盟旗制度推行的很顺利,关键一是会盟有蒙古传统的基础,二来是满清保障了蒙古部落王公贵族们的利益,特别是通过上层的联姻,让蒙古也成功进入了统治阶级。

而其旗的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