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5200小说>历史军事>明末之天降神兵> 第一百十九章 海贸利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十九章 海贸利益(4 / 5)

于女人,永远都不适用。

天津府和杨嗣昌卢象升他们的奏报很快送到了宫里,皇帝第一时间翻开,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几船常见的货物,运到倭国赚了个盆满钵满,近两百万两银子的收入,按照大明和神兵卫的协议,天津市泊司已然收到神兵卫解来的钱款,不日即可送交户部,朝廷一次海贸就收入近五十万两,抵得上某个省半年的赋税了,这还是初次尝试,要是再增加几艘船,一年几百上千万两绝对少不了,据神兵卫说,对倭国贸易只是很小一部分,大头在西洋南洋一带,只要朝廷有决心做,一年几千万两都不是梦,这种天降财神的事实摆在眼前,皇帝内心翻江倒海,想想才一年多前为了几十万两银子求爷爷告奶奶的苦逼日子,满朝天天吵闹不休,真像演了十几年的猴戏,一种悲喜交加被戏弄的感觉油然而生,他清楚,没有神兵卫的到来,现在自己一定还在朝堂上为钱犯愁,两眼一抹黑呢,诸臣误国诸臣误国啊,看着眼前神兵卫送来的东珠,他终于有了主意,叫过王承恩,让他被几个内阁大臣都叫进来。

不一会功夫,薛国观周延儒谢升和新晋内阁大学士的户部尚书李待问全进来了,崇祯也不言语,把几份奏折递给他们,几个阁老基本都知道内容,再次细细观看,不知道皇帝又要出什么鬼主意,薛国观首先恭喜皇上,现在国库充盈,钱财滚滚而来,正应了盛世祥瑞云云,先给皇帝拍拍马屁,免得他没事找事,接着周延儒等纷纷附和,尤其李待问一改往日抠门,说如今国库日丰,国家一直拖延的项目都可以开始运作,比如黄河长江防洪堤坝,南北漕运疏通,西南蛮夷整治等等,可这些都不是皇帝要听的,他今天叫他们来是为了海禁的事,所以不等他们马屁拍完,直接就说“神兵卫一次与倭国海贸,收入近两百万两,我大明分润近五十万两,可见海贸一事大有可为,朕看过了倭国的白银,比我大明足色,听回来的人说倭国现在闭关锁国,沿海一带倭寇已然绝迹,朕想在此时开海,不知诸位先生以为如何?”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外面风言风语,说昏君和朝廷百官利令智昏,只顾铜臭,不顾王道,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云云,皇帝却毫无收敛,想要强行开海禁,这不是要把内阁放火上烤吗?

“皇上所虑者无非就是朝廷开支,百姓作息,如今国库并不缺少钱财,前段时间开矿和贸易已然足够国家用度,开不开海并非所急之所,况西北流寇未尽,东北后金未灭,若此时开海引起全国震动,必然得不偿失,还望皇上三思啊”谢升作为老一派作风,自然不希望皇帝内阁站在风口浪尖上,连神兵卫也说过,需要再等待几年,西北东北问题解决了,才可以放开手脚,所以他第一个站出来提醒想干傻事的皇帝,接着老成持重的李待问也说此事急不得,神兵卫只是试水,并非常例,不如等他们再多几次海贸,有了确凿把握再做也不迟,我大明不出工不出力坐收渔利岂不更好?薛国观也点了点头,说沿海一带开海,必然制度混乱,难免鱼沙混杂,不能保证部分良民做海盗营生,一个郑芝龙就够朝廷头疼的,若再出几个刘香郑芝龙,我大明水师此时真无力应对啊,老臣知道神兵卫几艏大船在建,莫若等他们造好之后再做定夺。

一个个说的都有道理,可是皇帝也真的不爱听,虎着个脸,看向一直不做声的周延儒,意思是你这个大儒什么意见?有屁快放,别躲在后面,周延儒一看皇帝眼神,知道躲不过,立马站前回话“几位大人的说法都是对的,皆是为我大明考虑,说老臣谋国绝不为过,臣以为既然海贸如此诱人,不如先敕令南京或者浙江打造几艏大船,随神兵卫一起,他们进什么货我们跟进,一样货物,一样海贸,单独结算,此进项必然巨大,所谓欲速则不达,若是全国开海禁,大量货物充斥海上,想那倭国才多大点地方?人贫地瘠,又有多少钱财可分润?所谓竭泽而渔,到时江南富商纷纷下海,朝廷收入反而受损矣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