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知县每月俸禄约7.5石,折合人民币才两千元左右,这点工资摆在现代都不够养活自己,更不用说人来客往的交际,还要养活三妻四妾一大帮子家人,明显差老远,所以士人考中进士出仕以后贪污腐化,接受富户投献那是正常的事,得弥补自身俸禄不足的窘境,因此各地官员都和当地商户有瓜葛,几乎到了休戚与共的地步,即使象卢象升这样的汉子也难逃相互利用的陷阱,他的天雄军很大意义上就是富户资助下成立的,要是光靠自己,猴年马月都成不了。
崇祯一听愣住了,这收税里面还有这么多弯弯绕?可人家说得一本正经,很有道理,不似欺君,尤其利益相关这几个字,立马点出了要害,细细想来的确如此,富户商户资助官员,官员则为他们在朝堂上争好处,所以每次只要一提起商税矿税,满朝文武比死了亲爹还难受,所以嘉靖朝为矿税大打出手,万历朝为商税几起几落,天启皇兄宁可不上朝做木工活也不愿面对那些朝臣,所以派魏忠贤挡在前面,所以~~~~
崇祯是个聪明人,只是一直被朝臣忽悠得找不着北,如今被两个无所顾忌的现代人一提醒,稍加思索就明白了其中道理,原来如此,明白了,为何东林党总是反对收商税矿税,那是背后站着江南巨商,为何浙江一年茶税才十数两银子,为何江南盐税越收越少,原来他们早和富商勾连,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朝廷少收一两他们或许就能多收入一分,难怪天启皇兄让魏忠贤来收税,群臣再怎么反对都毫不犹豫支持这个阉货,为何临终都要自己好好对待魏忠贤,自己一心想做尧舜之君,而事与愿违,如今一看都不够和皇兄比的,想通了这一关节,赫然发现原来自己才是被朝臣玩弄的傻子啊。
崇祯愣怔了半天满脸通红,亏了身边没有东林党人,要是哪个不识时务的东林党现在在,那可就到了大霉了,满朝官员为了自身利益,置大明江山于不顾,一个个却上书要朕修身养性,还说朕上干天怒,他有心想发作,一旁的王承恩立即上茶,提醒皇帝这是在诏对,不是在朝堂上,崇祯押了一口茶,长叹了口气,总算稍稍平静下来,望着两个现代人,又问道“那圣人说与民争利,君子不言利又有何解?请两位先生赐教”
陆文夫看了看高师成,这些学问他还真难以回答,只有学历史的或许有独特见解,高师成会意即道“敢问陛下朝廷收赋税作何用途?”崇祯立即回答“朝廷收赋税用于三边军饷,救济受灾百姓,用于兴修水利杜绝水患,也用于官员俸禄和各地修缮安民”高师成点点头“对的,朝廷收赋税乃是用于国计民生,用于百姓安居乐业,也就是说取之于民,最后用之于民,那何来与民争利之说?即使用于军队开销也是在保护百姓免被外族涂炭,某与杨大人说过,收之于富民,用之于贫民,取富民一二资产,救济无地无业万千贫民,听起来好似劫富济贫,然比之毫无救济致使万民铤而走险成为流寇,孰轻孰重陛下自然会明白”崇祯仔细听着,怕遗漏了每个字,勉强点了点头,高师成接着说道“君子不言利,那要看是何利,刚陛下说了,国家用度乃是为公,用之于民并非为私,若天下官员为尊圣人教诲,而不言公利,国家赋税颗粒无收,百姓无救济,三边无武备,水利不能修,那要官员何用要朝廷何用?说句不敬的话,即使陛下为天下苍生计,自己赚钱来用于国用任何人亦无可厚非,只要陛下和官员非为私利皆可为之”崇祯仔细听着,似懂非懂,“大明天下乃朕之天下,还有公私之分吗?”
“当然有公私之分,若银两用于皇城以内勉强可做私计,若用于皇城以外国家用度则可做公计,故朝廷若开海贸易捕鱼也好收富户商税也好,只要非为私利,有利于国家公利,皆可行之,圣人并未说君子不能言公利,其所指乃不能言私利尔”高师成口干舌燥,喝了一口茶,望向崇祯,不知道这位傻皇帝有没有开窍。说的够明白了,啥子都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