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面对赵佗的反叛,攻守已经移行。
现在的情况是,只要大秦不想打,赵佗就会陷入两面夹击的地步。
而只有大秦主动出击,赵佗才有机会。
赵佗的二十万大军在番隅郡城,现在应该还不知道象郡大营被赵昆‘奇袭’了。
若是知道了,他的出路只有两条,要么往巴蜀方向移动,要么出海。
可赵佗起兵攻占郡城,不可能选择这两条路,因为这不符合他的计划,所以他想做的,可能别有目的。
就算暂时还搞不清楚赵佗的目的,但其实,最合理的选择在韩信看来就是头也不回的开溜。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毕竟赵佗的二十万大军,是不可能反攻秦国的。
首先是后勤装备比不上,其次是战斗力也比不上,唯一的地势,也在逐渐丢失。
这个时候跟大秦打,无异于自寻死路。
赵佗未必看不出来,只不过这个时间段,赵佗整合依附于他的百越各族,完全是靠个人魅力和以前的威望。
如果不战而逃,很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危机。
但赵佗肯定不会在打不过的情况下硬打。
如果到时候,依附于赵佗的百越各族都放弃了他,那新秦军就得长驱直入了。
而长驱直入面临的问题就是正面对战。
虽然百越之地山多林密,但关隘还是有不少。
二十万大军,就算分出十万驻守在关隘内,新秦军也得费劲攻打。
这种时候,那些蛮族俘虏就起作用了,毕竟他们常年生活在这里,论地形肯定比老秦人熟悉。
而攻打关隘的时候,还得用命去填。
这个人命当然不能是老秦人的命。
所以勇昙他们活下来了。
说实话,要是章邯铁了心要杀俘,韩信也不打算阻止。
只不过章邯也明白这些道理,蛮族俘虏就是他们攻城的先锋,留着还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