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八点七,什么意思?”黄城又问。
“三天前,老板六块六买的股票,今天就涨到了十八点七块。”旁边的女收银员,实在‘听不下去’,在自家老板面前,帮他装了回比。
“三。。三天前?”黄越傻了。
三天。
近两倍的利润啊!
“就你话多。”余涛佯装批评道。
黄城急忙道“怎么样了现在。”
“卖了。”
“卖了也好,也许明天就跌了,你买了多少钱的?”
“不多,八十万。”
“八十万,六块六买,十八块卖,那就是两百多万,三天?”黄城震撼了,心底下一小算,瞬间,黄城就算出了余涛此次的大致获益
“差不多吧。”
“”
黄城无语了。
人家三天赚两百多万人民币。
还是一个根本不会炒股的人,而他,还在为一个涨停而雀跃。好吧,应该是新手定律,华夏股市也有,新手运气,太普遍了。
“你可要谨慎,明天肯定跌。”根据经验,黄城判定明天会震荡洗盘。
“也许吧。”
余涛想了想。
打了个电话给经纪人,“二十五块以下,缅亚环保技术公司的股票,能买多少买多少。”这一次,余涛准备听老者的,别投机。
改投资。
买了就放那。
反正这些钱都是从这边赚的,一两百万,对他来说,已经并不是什么太过巨大的钱,老者说得对,价值,终将会回归,他也信任这将公司。
一个垄断全球某一行业的公司。
价值可不低。
“你疯了,二十五块买,别冲动。”黄城有点激动。
“没关系,反正这钱和捡的差不多,就当玩玩,最主要的,还是把生意做好,股市,终究只是投资渠道,我还是喜欢开饭店。”
“”
接下来的几天。
黄城傻了眼。
缅亚环保科技公司的股价,从十八块多,不断上扬,仅仅开市五天,就突破了四十块亚元,而余涛均价二十三块的股票,再次上涨了近一倍。
一周时间。
四五百万进账。
黄城已经说不出来话来了。
现在。
让他买。
他更犹豫,生怕这是一个顶点,从今往后,会是旷日持久的下行震荡,相比来说,余涛倒是挺镇静的,自己好歹是年收入千万的人了。
没必要。
这个涨幅。
其实是大家不断加入的结果,很多在这边逗留的外国人,闲得无聊,一听缅股开市,有点钱的,也都有点眼光,毫不犹豫的入手了。
由于暂时没有开放外国人的个人账户。
这些人。
都是通过一家家金融机构的名义,代为购买。间接带动了缅股整个上涨,看着这一切,唐青笑了,一个未来定位为全缅科技、金融中心的新安市。
正向着它的使命。
前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