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5200小说>历史军事>逆天换明> 第二百一十四章 神游—你信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一十四章 神游—你信吗?(2 / 4)

高峰,已经来了。

郭大靖用马鞭轻轻抽打着靴子,说道:“影响肯定是有,但对末将搞到的新作物,不算大。以前种的麦子什么的,估计就够呛了。”

不仅是春天升温迟,秋冬还降温得早呢!这就意味着作物的生长期会大大缩短,歉收绝收也就不奇怪了。

郭大靖对土豆和黑麦比较有信心,毕竟是耐寒早熟的品种。

可玉米,他就不知道会有多大的收获了。但最差也会比种植传统作物强,哪怕是秸杆,也能作为牲畜的饲料不是。

大量种植的还有粟,也就是小米,以及高粱。粟既耐寒,又耐干旱贫瘠,黄土高坡的主要粮食作物;高粱抗旱、耐涝、耐盐碱、耐瘠薄,东北高粱很有名。

除此以外,便是大白菜和萝卜。大白菜只需要两个多月就成熟,能在冬季收获,耐储存;萝卜呢,一年四季都可种植,秋种冬收也能做到。

至于大豆,不知道能收多少,主要是给战马精料,种植面积不大。还有苜蓿,人既能吃,还是牲畜的料草。

今年的总体种植规划已经制定出来,可不仅仅是金州,还包括诸岛,有种植条件的都纳入到新作物推广之中。

包括毛文龙和陈继盛在内的东江军将领,还没人知道郭大靖派吴九成在山东买了一千多亩地,种玉米和土豆。

一千多亩地只是尝试,郭大靖还将继续在山东进行投入,使其成为东江镇的一个后勤基地。

同时,郭大靖也有在国内推广新作物的意图。人微言轻,也只能通过实际的效果让百姓们看到好处,再接受新作物。

在大灾害肆虐,朝廷加赋增税不恤百姓的情况下,乱民蜂起是肯定的事情,这是郭大靖力所不及的事情。

但新作物如果能逐渐推广,不说能渡过灾害期,至少能多活些大明百姓。

只不过,手中的土豆种子数量有限,郭大靖也只能先紧着东江镇种植,熬过最难的这两年。

别人看着东江镇的气象不错,又打了大胜仗,又收复了金州,朝廷又将恢复粮饷。

可郭大靖却知道,袁督师被重新启用,却是东江镇进入最困难时期的开始。也就是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冬天。

关键是郭大靖并不想以熬过困难时期为满足,他还要使东江镇的整体战力得到提升,兵力得到扩弃,才能在明金战略转折的节点上,扭转乾坤。

内忧外患,用来形容现在的东江镇,并不为过。

朝廷皇帝不待见,还有一个上任就磨刀霍霍的袁督师,又要与虎视眈眈的建虏作战。难,真的难啊!

“末将还委托林家多搜集农作物和蔬菜的种子,先小面积试验性种植。”郭大靖继续向陈继盛做着汇报,“总会有那么一两种适合辽东种植吧?”

郭大靖最看好的是南瓜和地瓜,都是产量高、易成活,可代粮的农作物。

南瓜,东北又叫窝瓜,产量大、易成活、营养丰富,荒年可以代粮,故又称“饭瓜”“米瓜”。

地瓜呢,虽然南方种植更多,但徐光启在天津也移种成功。况且,郭大靖在后世可是听说过瓦房店地瓜的名头。

至于辣椒和

虽然说辽东在十数年内将会非常寒冷,但也有春夏秋,农业种植有困难,但却不是完全不行。

小冰河期是全球性的,朝鲜、倭国也很冷,更北方的漠北蒙古和俄国,以及一些北欧国家更冷。

可人家也没亡国灭种,说明灾害不是毁灭性的,是有办法减轻危害并苦熬过去的。

如果不是觉得难度太大,郭大靖都想托林家去西藏,把青稞给搞来种上。

为什么想得这么多,这么长远。

因为辽东将是郭大靖赖以建功立业的基地,一个金州只是小目标。大好河山,沃野千里,岂能沦于腥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