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人物对一个文明来说非常重要。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普通百姓大字不识一个,可能一辈子连自己生活的村庄都没有离开过,他们不可能知道什么大道理,更不可能知道国家和民族的历史。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升他们的民族荣誉感和向心力?一个标志性的人物就成了最佳途径。
他们可以不知道不识字,可以不懂什么大道理,可以不知道国家的历史,但他们能通过这个标志性人物来知道自己是谁。
就比如宋朝之后的孔子,即便在偏远的地区的百姓,也知道又一个叫孔子的人,是知识最渊博的人,是所有读书人的老师。
就好比佛教的口头禅‘阿弥陀佛’一般,没有研究过宗教的人根本就无法想到这四个字对佛教的传播起到了多么重大的作用。
百姓们可不会背佛经,甚至他们连自己拜的是什么佛都不知道,但他们会说‘阿弥陀佛’。
我什么都不懂,但只要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了,就能求得心灵上的片刻安宁。
与之相对应的是道教,原本历史上道教并没有类似的口头禅。我们经常在影视作品里听到的‘无量天尊’那是现代人加上去的。
你道教的教义写的再好,百姓们不知道,有什么用?他们信仰道教,如何来表达自己的虔诚?没有任何途径。
所以道教始终被佛教压制,近代以来没有政府的扶持,道教几乎就只存在于传说之中了。而佛教依然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这一世岳山之前给王远知提过建议,让他添加一句这样的口头禅,效果非常明显。
现在岳山就准备给华夏文明添加一个标杆性的人物,让所有人都知道他,信仰他崇敬他。
你大字不识一个没关系,只要你肯虔诚的说一句老子保佑就是华夏文明的一份子。
至于为什么不效仿前世把孔子树立为标志性的人物……不是岳山对他有成见,而是和时代有关系。
现在是唐朝,此时的儒家并没有宋朝之后那么强大,处在被佛道两家摁在地上摩擦的尴尬境地。
孔子也不是后来的圣人,此时他还只是‘子’。儒家的圣人先贤也不是他,而是周文王、周公旦等人。
在这个时候把孔子立为至圣先师,道家首先就不同意,你一个弟弟也敢推举自家的先人当至圣先师?
儒家内部也会有不同的声音,前面已经说了,此时儒家追捧的圣人不是孔子而是尧舜禹、周文王、周公旦等人。世代治的世家更愿意让周文王当至圣先师,而不是孔子。
不能立孔子,更不可能立释迦牟尼,其他诸子也排不上号,最合适的反而是老子。
道教强势,皇室又认了老子当祖先……不立他属实说不过去。
那么儒释道三家会同意一教传三家的说法吗?
首先说说道教。
这里先说个冷知识,‘道家’这个称呼最早出现在史记中,在此之前世人通常都以‘黄老之学’‘老庄之学’来称呼道家。
事实上道教是谁开创的已经不可考,只能猜测起源于西汉,成熟于东汉。
虽然道教厚着脸皮说我们的创教祖师是老子,其实大家都知道,道家和道教是有区别的,他们有强认祖先的嫌疑。
现在岳山给他们找了个创始人,而且还是那么厉害的一个人,他们只会开心。
为啥?这要说说尹喜这个人了。
尹喜还有个称号关尹子,一个被封‘子’的人物。先秦时期许多人都把他和老子并列,认为他们两个是整个先秦时期知识最渊博的人。
多了一个这样的大佬当创始人,道教怎么可能会反对,只会很开心。
而且这个创始人还是由神仙子弟新学创始人岳山亲自认证的,不服气你们就去找岳山去。
然后就是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