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5200小说>历史军事>文唐> 456 学术之争(二合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56 学术之争(二合一)(2 / 4)

天下的大儒,又是孔子的嫡系后人,他拿出的论语具备特殊的意义。

新学派自然是高兴,旧学派则如丧考妣。谁都知道孔颖达是新学派的核心人物,他的论语必然是为新学张目的。

果不其然,他这个版本的论语完全照应岳山的论语正义。

倒不是孔颖达在附和岳山什么的,而是岳山的新学太合他的心意了。

前文已经说过,孔颖达也在想办法重新解读论语。只是碍于时代限制无法突破瓶颈写出什么新意,后来受到岳山提醒才有了大概的思路。

但还没等他把思路变成文章,岳山的论语正义就出来了。关键是论语正义的主体思想和他的思路相吻合,并且比他的思路更进一步。

这也是他为什么愿意帮岳山打下手,后来又加入新学的原因之一。

他的句读版《论语》和岳山的论语正义是不同的。

后者是对论语的解读和拓展,他这个只是给论语添加了标点符号。

但不要小看这几个标点符号,句读对一本书的影响太大了,说的极端点一个逗号的差别可能影响到整本书的意境。

最重要的还是话语权,大家用谁标注的版本,站队的时候天然会对这个人有一定的倾向性。如果天下都用孔颖达版本的《论语》,那新学也会跟着受益。

旧学派自然不愿意束手就擒,于是各种小道消息传出,说孔颖达曲解先祖的学问是不肖子孙。

还有人干脆说儒学虽然创自孔子,但经过千百年传承已经是天下人的学问不是孔家一家的学问,孔颖达版本的论语没有任何意义。

可以说本来处在不败之地的孔家因为这本书彻底下水,和新学一荣俱荣一辱俱辱。

得知这件事情后岳山赶紧找到了孔颖达,劝他不要冒这个险。

孔颖达却直言,“新学问世受益最大的就是孔家,我孔家不是坐享其成的人,不论是为了让先祖所学复归本源还是为了孔家的富贵,他们都要参与进来。”

岳山还能说啥,自然是高高兴兴的离开了。

虽然旧学派一再诋毁孔颖达,然而孔子嫡系子孙的影响力还是太大了,越来越多的读书人接受了他这个版本的《论语》。

随之而来的新学也快速的扩散,虽然还不如旧学派势大,但差距每天都在缩小。

这时,王绩也不甘寂寞拿出了自己的《周易注》。

他本身就是易学大家,研究了一辈子周易,有着一套成书的理解。现在不过是整理成书而已,所以用的时间并不长。

《周易注》的出现就好像是火上浇油,让本就很激烈的新旧学派争执变得更加白热化。

而新学派又多了一本经典气势大胜,与之相反的旧学派气势则有些回落。

还不止于此,《周易注》的出现就好像是个信号一般,许多世家或有家学渊源的人都纷纷站出来或发声或出书。

其中尤以孟氏最为热情。

在之前的千年时光里,孟子的学问并不被人重视,孟子的后人自然也就无法享受先祖的余荫。

现在新学把孟子的地位拔高为儒家亚圣,那从此他们孟家就是亚圣之家了,堪称一步登天,自然要站出来支持新学。

而且巧合的是这一代孟家家主孟曜别的本事或许没有,最善长的就是读书,装了一肚子的学问。

他不光自己站出来支持新学,还主动拿出了家藏的《孟子》以及历代研究心得。

除了孟家,还有几个研究中庸的世家也站出来支持新学。之前中庸同样不被重视,岳山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拔高了它的重要性,所有研究中庸的家族都跟着受益,他们自然要站出来支持。

而且这些人不光站出来摇旗呐喊,为了加入新学还按照新学的逻辑对自家的传承进行了修改,使之更加符合新学思想。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