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5200小说>历史军事>这个三国很核理> 第二百四十八章 关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由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四十八章 关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由来(3 / 3)

行礼道:“拜见主公!”

“军师免礼。”刘备笑道,“方才见军师凝神思索,不知有何难处?”

闻言,荀攸摇了摇头,指着地图说道:“主公,攸方才正在为孙仲台东归路线,做些许规划与探查。”

城中孙观虽然已经答应投降,但什么时候投降,怎么投降,当着兖州诸侯的面,总要做一番规划才好。

按照郭嘉与荀攸的谋划,最好能让孙观率军突围出城,然后一路直奔泰山而去。而且孙观突围的方向,决不能是刘备把守的那一面城门,如此就能撇开自己的嫌疑。

至于刘备这两日为何到处拉人吃席,其一是为了增进徐州与兖州的关系,其二就是为了麻痹兖州诸侯的防备,好让孙观能突围成功。

等到出城之后,怎么去泰山,从哪条路去泰山,才是荀攸刚才思索的要点。

“那军师可有定计?”刘备问道。

荀攸点了点头,指着地图说道:“主公,等到孙仲台突围之后,便令他东入平原,过济南,最后进入泰山。主公可下令,使我军从泰山郡出兵,携带粮草接应孙仲台。只是粮草不能携带太多,沿途放置一些……”

经过荀攸的一番讲解,刘备不由得跟着点头,眼中逐渐浮现一抹喜色。

简单来说,就是等孙观突围之后,让他按照自己的路线前往泰山郡。而在这条路线上,让泰山郡那边派人带着粮草一路接应,只是把粮草分成数十份,相隔百里便设置一个补给点。

每一个补给点的粮草,又不多不少,恰巧够孙观麾下兵马吃上一两天,在断粮前赶到下一个补给点。

这样做的好处,可以防止孙观反复无常。

等到了泰山郡,凭他手下那点人,也就翻不出什么浪花了。

关于裹挟驱赶这一块,荀攸算是玩明白了。

听完,刘备大喜道:“公达此计甚妙,某这便传令给文若,让他依计行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