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5200小说>历史军事>北宋大相公> 汴梁时月 第二百八十六章 送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汴梁时月 第二百八十六章 送别(1 / 5)

相府之中。

晏殊看着王安石,自己想着确实是没什么印象,不过晏殊通过自己的情报网得知,其实王安石也是曾经建议过赵祯进行变法的,只不过皇帝当时没有当回事罢了。

对于王安石来说,为什么宰相晏殊会让自己到汴梁城中来,而且将他请到相府相聚,他心中其实也是有些发懵的。不过对于这样一个大政治家来说,王安石自然也是知道,这对于自己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能够施展自己的抱负,所以,他一定要谨慎的面对这次晏殊的提问才好。

一开始,晏殊也只不过是问了一些寻常的问题,比如王安石的家庭情况,身世背景,还有之前的当官经历等等。这当中,晏殊自然是提起了陆垚,这个在他面前极力夸奖王安石能力的家伙。

本来,晏殊是想从侧面打听打听,这王安石和陆垚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陆垚又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王安石的存在的。

然而,从王安石这里,晏殊并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他从王安石脸上,看到了满脸震惊。王安石表示,若不是晏殊提起,他根本就不知道有陆垚这样一个人存在。

晏殊心中犯起了嘀咕,按照王安石的年龄还有他的为人,认识就是认识,不认识就是不认识,在这方面他应该是不会说假话的。但是如果王安石真的不认识陆垚,那陆垚对他的举荐从何而来呢?

既然王安石对陆垚完全不了解,这话题自然也就进行不下去了。不过王安石这边,通过晏殊的叙述,他对陆垚倒是十分好奇。这位被叫做小陆大人的官员,是怎么知道自己的消息的?他又为什么要把自己举荐给宰相呢?想到这里,王安石打算,去拜访一下陆垚。他这次来到汴梁,其实是暂时将手里的工作交给了下面的人去负责,告假来的。所以,他不能在汴梁呆太久,明天早上就要启程回去,不过,他打算今天下午或者晚上的时候,去拜访一下这个将自己推荐给宰相的人。

二人对于陆垚的话题聊不下去了,于是晏殊也就和王安石展开了新的话题,那便是,对于现在宋朝的局势,还有接下来如果自己是当权者,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治国方针。

这问题可是问到王安石的心眼里去了。虽说这个时候的王安石,对变法的一系列政策还只是在萌芽之中,初见雏形,但是这说起话来也是滔滔不绝的。

庆历新政失败后,宋朝严重的阶级矛盾其实并没有得到丝毫缓和,积贫积弱的局面仍在向前发展,朝廷内外危机四伏,因而要求改革的呼声在一度沉寂之后,很快又高涨起来。

嘉佑三年,王安石进京述职,作《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系统地提出了变法主张,主张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革除宋朝存在的积弊,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建议朝廷改革取士、重视人才,请求立即实现对法度的变革。但没被仁宗采纳。

治平四年(1067年),久慕王安石之名的宋神宗即位。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消除弊病,克服统治危机,遂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非常信任和器重王安石。

熙宁元年(1068年)四月,王安石再次提出全面改革的想法,指出“治国之道,首先要效法先代,革新现有法度”,并勉励神宗效法尧、舜,简明法制。

王安石认为:北宋国家贫苦的症结,不在于开支过多,而在于生产过少;农民之所以贫苦和不能从事生产,一方面是由于官僚富豪兼并了大量土地,另一方面是由于政府把繁重的徭役加在农民身上。

因此,最好的理财富国之路,是依靠天下所有的劳动力去开发自然资源,是积极开源,而不是消极节流。

王安石随后上《本朝百年无事札子》,阐释宋初百余年间太平无事的情况与原因,指出当时危机四伏的社会问题,期望神宗在政治上有所建树,认为“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