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老沈走了一路,沈暮总算明白了,绝不能和领导讲道理。
就比如眼前这个家长吧,一旦展露官.威,无论他怎么辩解都没用,反正总能被老沈找到理由数落。
沈忠顺追问儿子,哪来那么多钱买车。
沈暮到回答是:等回去再说,否则还得跟老妈多解释一遍。
回去的路上,老沈连着抽了两根烟,理由是回家后就得控制数量,否则别想睡好觉。
沈暮劝阻无效,只得威胁:如果再无节制,就把最后一条烟的事告诉老妈。
再次回到家,天色差不多黑了。
而程玉珍趁着他们往返的40多分钟时间里,不但把晚饭烧好,连热水都准备着。
“回来啦,快洗脸吃饭……啷个还有恁多东西?”
沈母准备过来帮忙,被父子俩赶到了一边,不让她干活。
可她的目光始终停留在两床蚕丝被上面,好东西啊。她前几年就在电视上看到过,一直没舍得买。
想不到这个愿望,今年让儿子帮她实现了!
几分钟后,三轮车上的东西搬完,他们也没准备今天就把车送过去还,明儿个再说,两父子洗脸洗手后很快坐到饭桌上。
“今天只有这几个菜,先将就着,明天让你爸杀两只鸡炖汤。”
程玉珍手上的筷子没停,把回锅肉不断往沈暮碗里夹,还问他有什么想吃的?
“妈,你也吃!”
沈暮分别给父母夹菜:“其实我就是回来看看你们,不是想给你们添乱,真要问我想吃什么的话,在魔都时,最想念的就是老妈做的泡菜。”
这是实话,外面几乎各个地方的菜系都能吃到,偏偏泡菜还真不好找。
超市里面卖的腌菜,明显和老家的味道不同,做法也不一样。
沈暮还听说过一句话,检验农村女人做菜是否合格的其中一个依据,就是看泡菜做得如何?
“难得回来一趟,干嘛老念着没营养的泡菜?”
程玉珍嘴上在埋怨,人已经从长条板凳上站起,去厨房准备泡菜了。
这顿饭,一家人吃得其乐融融,沈暮就和二老聊些家常,沈母还提到他的三叔。
沈忠顺在家里排行老二,上面一个姐姐,也就是沈暮的姑姑,嫁得比较远,一年也未必能见上一面。
还有一个三叔,原本就住在顺河堰,现在儿子开上了货车挣了点钱,一家人搬到了镇上去住,听说买了个6万块钱的大房子。
提起这个三叔,沈暮就很有意见。
在他6、7岁时奶奶已经过世,中学时爷爷也走了,按理说三叔和老爹更应该团结起来互帮互助才对。
可是,三叔家一直看不起他们。
究其原因,嫌弃他们穷,就怕沈忠顺找他借钱什么的。
沈暮记得一件事,刚考上大学时,一下子需要缴纳7000多元,的确钱不够,找过三叔家,然而对方一口回绝,连借口都懒得找。
最后,还是老爹找工头预支了两个月工钱,这样凑齐的学费。
此乃人之常情,沈暮也不会计较太多,真正让他意见大的,则是上一世十多年后,三叔家又搬回来了。
那时候沈暮事业有成,已经把家里修成了小洋房,三叔家整天到这边来窜门。
今天看到这个好东西,借一下;明天看到那个东西不错,再借一下。
当然,借了肯定没有下文。
这些事儿也不大,以沈暮当时几千万的身家,哪有空计较。
可是后来,长期捞不到实质性好处的三叔一家,对沈忠顺夫妇敌意很大,总找鸡毛蒜皮的小事来吵架。
两口子骂架觉得不过瘾,喊上儿子儿媳,四个人堵在沈暮家门口,那个声浪之大,整个顺河堰的人都能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