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逐渐普及,市场对车用动力蓄电池的需求量不断扩大,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原昌达集团蓄电池分公司,现已更名为昌达动力公司,并在去年新增了一条生产线,将“昌达牌”动力蓄电池的产能扩大了整整一倍。
在车用动力电池产销两旺的同时,废旧蓄电池的回收处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为昌达集团的废旧蓄电池回收处理项目在省里立项,有关职能部门一直关注项目进展,每半年召开一次多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为企业的技术开发解决外部难题。
这无形中给了项目负责人童伟一定的压力,但关云天和叶佳怡始终尊重科学规律,他们一再排除外界干扰,让童博士在自由的环境中从事科研开发。
童博士这种素质的人,其实不用外界施压,他自有紧迫感,在他的亲自率领下,他们研发团队用了一年多时间,终于攻克了废旧蓄电池回收处理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失效电解质的无害化处理,这是一项具有开创意义的工作,如果失效电解质不能做到无害化处理,整个废旧蓄电池的回收处理技术,便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为了稳妥起见,童博士要求暂不对外公布取得的成果,他带领团队夜以继日,用了将近两个月时间,重新验证了关键步骤的实验数据,在取得大量可靠结果的情况下,童伟向集团公司建议,可以向主管部门通报试验成果。
得知昌达集团的废旧蓄电池回收处理项目取得了关键进展,有关部门当然很高兴,他们知道,就目前情况而言,本省的昌达集团在这方面走在了国前列。
鉴于国内第一代新能源汽车的动力蓄电池已经陆续达到使用年限,废旧蓄电池的回收处理将被提上日程,省级职能部门要求昌达集团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尽快实现产业化。
跟所有技术开发过程一样,在实现产业化之前,需要建设一套中间试验装置,对实验室成果进行检验,并利用放大效应,为工程设计和工业化生产积累更加接近于实际的经验和数据。
在这件事情上,政府职能部门跟企业之间,总是有些不合拍,出于政绩的考量,前者认为项目在职能部门立项后,得到了一定的资金支持,就应该按照他们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作出预期的成果。
主持这项工作的童博士是学院派,他认为科研工作有自身的规律,不应该受行政命令的影响,关云天和叶佳怡非常尊重童博士的意见,他们绝不对科研工作指手画脚,说三道四。但是,项目主管部门却有些等不急了,隔三差五打电话询问项目进展,弄得叶佳怡不胜其烦。
省级发改部门综合计划处的杨处长,上个星期三才打电话问过中试进展,刚过去一个星期,又把电话打到叶佳怡办公室,当然,这次的话题是以关怀的名义,询问试验有没有遇到困难,他们可以帮忙解决,但叶佳怡听得很清楚,对方的主要目的,还是打听项目进展。
“杨处长,科研工作有自身的规律,我们不好三天两头去了解情况,再说,真要是有重大进展,项目负责人会主动向我们通报结果,根本用不着我们操心。”叶佳怡有些不耐烦。
“叶总,我不同意你的说法,我们作为管理部门,你们作为项目的具体管理方,大家都有责任随时了解项目进展,这对做
(本章未完,请翻页)
具体工作的人也是一种关怀和鞭策嘛。”
“关怀可以,鞭策真用不着,以童博士为首的科研团队,夜以继日地工作,我们都看在眼里,如果再去鞭策,你不害怕适得其反吗?他们都是职业素养很高的人,名人不用指点,响鼓不用重锤,我知道你有理科背景,应该理解科研工作的性质呀!”因为工作关系,这两年叶佳怡跟老杨打过多次交道,说话也没有那么多禁忌了。
“但是,我们作为项目的主管单位,又给了一千万的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