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了天王的宝座,这一次,没办法,两方都是过河卒,碰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所以,李想受到舆论的冲击,周亚星不会再有先前的忧虑,反而很开心!
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增加一丝胜算,而每一丝胜算他都十分珍惜!
月上柳梢头。
众人火锅也吃完了,一众女生正在厨房刷碗。
李想登录微博,眼看舆论闹得差不多了,反而有渐渐平息的趋势。
毕竟一个瓜,即便再好吃,当你吃了几十遍之后,连续吃了几天之后,那也没什么滋味了!
黑子照常黑,而粉丝除了那种死忠粉之外,其他的粉丝也懒得再费口舌。
所以显得整个互联网上都充斥的是对李想的谩骂和苛责。
但这不是李想想要的,当一边倒之后,这个水就不再混乱,而不混的话他又怎么好勾出网友们心中的怒。
勾出科幻作者心中的怒呢?
这个怒不勾出来,这场戏也就不好看!
想到这儿,李想笑呵呵地编辑了一条微博,点击发送!
我为美而死,对坟墓
几乎,还不适应
一个殉真理的烈士
就成了我的近邻——
他轻声问我“为什么倒下?”
我回答他:“为了美”——
他说:“我为真理,真与美——
是一体,我们是兄弟”——
就这样,像亲人,黑夜相逢——
我们,隔着房间谈心——
直到苍苔长上我们的嘴唇——
覆盖掉,我们的姓名——
ps:事情发展到现在,有很多人在争执不下,而我作为事件当事人,或许真的应该站出来,这首现代诗就是我对这次事件的回应!
《我为美而死》是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创作的一首近代诗歌。
在诗中,诗人精心设置了一个颇为吸引人的戏剧性场景,通过特定人物在特定时空中的活动,不动声色地表达了自己对死亡的看法,全诗营造出了一种平静淡然的意境,也刻画了诗人坦然的心境,表达诗人对美与真的追求。
1858年始,艾米莉·狄金森开始抱着发表作品的希望与三位出版界要人通信,但这三位狄金森所尊敬的学者均对她的作品持冷淡态度。
1860年,希望破灭的艾米莉·狄金森为了积累与等待决定隐退,并于1862年写下这首诗,以此来宣示自己的隐退。
到1866年,当认定自己的诗不能为传统的读者和评论家们承认之后,为了坚持自己对诗的理想和独特的风格,狄金森断然拒绝发表,进一步隐退。
所以1862年是诗人思想上的一个挣扎时期,也是她生命中一个重要的思想过渡期,因受隐退的影响,更多用到死亡这一主题。
《我为美而死》是女诗人对美与真理关系进行探讨的一首诗,该诗行文短小,描述性强,利用了对话的方式,将内心的想法即追求真理通过诗中的人物的嘴吐露出来,且质朴清新,很少雕饰,有一种“粗糙美”,只言片语中却能读出其中的意味,这体现了狄金森倾向于微观、内省,近乎于“婉约”。
在这首诗中,诗人透露出生存的秘密:为美而生,为真而在,只有为美为真的人,才能在死后得以安息,并得到永生。
诗中富于戏剧性的句子在破折号的引导下徐徐前行, 破折号像休止符那般承先又启后,使人屏息,造成感觉上的悬念,使人感到意犹未尽,文字与标点符号精巧地交汇着,步步引人深入。
全诗由三个诗节组成,四行为一节,抑扬格四音步与三音步相间,偶数行押脚韵。
要知道,自从李想一挑二,近乎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