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将诸葛恪与陈表以及丁奉部皆前去听令全琮,且分出两万兵马予骠骑将军步骘督领继续困城,自身则是督领三万大军往阳渊进发,打算与全琮左右夹击满宠部。
步骘先前一直镇守在西陵,防备的乃是大汉部署在永安的兵马。
去岁孙权与大汉约定同时北伐魏国后,便以“汉军皆入关中矣,何复谋我吴国之心”之言回绝了其他大臣的谏言,别遣宗室镇守西陵,让步骘督数千兵马转来淮南助战。
他乃徐州人嘛。
若是江东顺利的攻破了寿春、全据淮南,那么,孙权以他为督北上青徐,多少都能争取到一些当地士庶的支持。
算是未雨绸缪之举罢。
对,陆逊如此调度,乃是知道寿春在急切之间不可破,便转为先将满宠部击溃以及抵御住从雒阳赶来的援军,占据淮水。
届时若一切顺遂,成为了孤城的寿春,被攻破亦不过是时间长短的问题罢了。
抑或者说,陆逊在无奈之下,唯有将全据淮南的希望,寄托在汉魏的关中之争上。
若是大汉在关中能将魏军逼迫到难以为继的地步,魏国雒阳中军必然要转回去扼守关中,不然就失去了魏代汉的“天命”!
这种代价,可要比失去淮南严重得多,曹叡自然知道孰轻孰重。
而若是汉军在关中战败或失利了,那么从战略层次之上思虑,江东亦会被迫罢兵归去——仅是出于魏国雍凉各部入荆襄的压力,江东大军便无法继续留在淮南。
当诸葛恪与陈表等部率军赶到时,得悉了陆逊调度的全琮一时默然。
倒不是对陆逊的调度有不满或指摘之处。
而他意料不到,用兵素以稳妥著称、甚至可被腹诽为保守、不思进取的陆逊,此番竟是如此果决胆大。
隐隐有毕其功于一役、不预后路的激进作风。
然也!
就是激进。
盖因这样的部署,会让魏国寻到截断吴军归路的机会。
魏国的雒阳中军完全可以走豫州而来,径直穿行过安丰郡,斜插入合肥新城与成德戍守点的东淝水河谷中,将他们悉数留在芍陂。
莫要指望驻守在六安的朱据部,能将雒阳中军拦住。
仅有万余人的朱据部,乃是遏制魏国豫州郡兵的,若是弃了营寨出来拦截雒阳中军,那就是毫无悬念的送死行为。
不过,全琮默然片刻后,便当即鸣鼓聚将,依着陆逊的调度行事。
因为他也没有更好的作战计划。
与其类同之前那种不痛不痒的侵扰战,还不如趁此机会,以绝对的兵力优势搏一把。
对,哪怕魏国雒阳中军赶来增援了,吴军仍然拥有着绝对的兵力优势。
造成这样的局势,并不止于吴国全力以赴之故。
一来,先前的石亭之战,被重创的魏国东线各州仍旧没有恢复战争底蕴。
另一则是如今的淮南,除了吴属的庐江郡之外,已然渺无人烟。
诸如六安、博安等县以及新丰郡等地的黎庶,在合肥新城易属后魏国便悉数迁徙走了。
在避免黎庶遭江东掳掠的同时,亦会让吴国的进军范围扩大了许多。为了保障后方的安危,魏国自是要增添许多戍守点,遣兵修筑防御工事守备。
如此情况下,魏国在淮南的兵马,除去驻守寿春万余人与在八公山之上孙礼的五千将士外,仅有满宠部三万人以及驻守在淮水北岸的两千骑兵。
至于屯在雒阳的中军,除去守备的必要兵力外,曹叡每每遣来驰援淮南或荆襄的兵力大致是四万步骑。
以吴军如今动用十万余兵力计算,自然是占有兵力优势的。
唯有的担忧,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