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练武。
那时体格弱小的夏凡刚来外婆家,因为怕生,他没有到处走动,时常一个人在外婆家门口的大柳树下踢键子。
这位叫苏阳的武师日日练拳习武,因为门口与夏凡外婆家相邻,动静自然是不小的,这很快吸引了夏凡的注意。
夏凡没想到这位已经七十多岁的老人,居然能拳脚断木,一把长枪在他手里舞得无影无踪,夏凡被这神奇的“魔力”吸引住了。
之后,夏凡看了几遍之后,便有模学样,自己在门口的柳树下耍起了刚看到的动作。
刚开始,夏凡的外婆还当他是小孩子,以为他只是好奇自己耍着乐而已,但夏凡这一日之后,之后的几日看了苏阳练武之后,自己还是照模学样的练习。
当他坚持了足足有一个月之久时,他外婆也清楚了他是认真的。
夏凡的外婆见他喜欢习武,便买了几斤烧酒,还杀了一只自养的三黄鸡做成了烧鸡,以此为拜师礼,请苏阳教夏凡习武。
当时的新中国,已是有文武学校了,有些钱的人家都送自己的孩子去文武学校,读书习武两不误,至于拜师这一套老传统,已经少有人用了。
但是夏凡外婆这一出老传统的作派,却恰好为从旧中国走过来的苏阳武师所受用。
这苏阳平生从未收过徒弟,现下有人光明正大请他这个手残之人教武习艺,心中他也是甚为高兴。
而且他观察自己这未来的小徒弟已有一些时日了,心性不错,看了几遍就能把自己的套路记了个七七八八,是有些悟性的,最主要的是不像如其他小孩一般,见了他就远远走开了。
不嫌师丑,不苟同他人,只有纯朴的童心,这点最让苏阳为之看重,苏阳也不推辞,当即便同意了下来。
随后夏凡便叩头敬茶,像传统武师收徒一般,规规矩矩完成了拜师之礼,成了苏阳的关门弟子。
按苏阳的说法,他这一脉追源溯脉,其实祖师是出自于春秋战国时鬼谷门的武脉,他所习武艺不过是其中的部分而已,按武脉祖例,每名弟子皆要取个武名,以证武道,扬武脉之名。
苏阳为夏凡取武名为“童真”,取童心真切之意。
自此,“童真”成了夏凡的小名,不过也只有周围认识他的人这般叫他,在学校里,老师同学大多都不知道他这个小名,还是唤他的名字为夏凡。
到了夏凡十四五岁,童真这个名字就少有人叫了,平常也只有他师父这样叫他。
夏凡在外婆家一呆就是七年,直到考上了县里的中学,这才离开了外婆家,开始了在校寄宿的读书生涯。
在外婆家的七年里,他坚持在师父的指导下习武,练气又练功,几年下来,身体素质已是非同一般。
因为有悟性,又出了名的刻苦,在村里同辈的练武之人中切磋时,他经常力压众人一筹。
难得的是,夏凡虽然习了武术,但却从不在外轻易显露,更不曾以此比勇斗狠,为人十分的低调。
在之后的日子,每逢假期,夏凡都要去外婆家,顺带着去看自己的师父。
时间匆匆,在高三的第一年,夏凡的师父苏阳去世了。在第二年的初夏,夏凡家里又突遇变故,他父亲在乡下开办的农场因经营不善,债务高筑,被迫关闭了。
雪上加霜的是,之后不久,他父亲又出了车祸去世,那时他在世上唯一的亲人就只剩下外婆了。
要知道,当时夏凡父亲欠下的债务足有五十多万,要债的都追到夏凡的学校来了。他外婆知道后气得差点背过气来,心疼外孙的她拿出平生积蓄下来的二十万块钱还给了要债人。
后来又几经协商,把夏凡家私人农场的经营权拆分,分别转包给了几位债权人抵债,这才平息下来。
这些债务并未全部去除,加上夏凡外婆的钱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