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点脸面,他可受不了被呆瓜训斥为‘毫无用处’。
前锋将领带头冲锋,士兵还不都跟打了鸡血一样发狂?不过两刻钟的功夫,定陶城就岌岌可危,似乎随时可能被攻破。城中太守顿时慌了神,不知该如何是好。
打了半天,双方都到休息的时候,呆瓜又派乔宣出来劝降。并将之前讨论出来的袁绍的恶行一一列举。把呆瓜率军攻打定陶,是裘盛在做善事,是在挽救济阴郡的百姓,而坚守城池的济阴郡太守则是在助纣为虐。
城池岌岌可危,道义上也说不过去,这让城内兵马很快就没了军心士气,战斗力明显减弱不少。而驰援定陶的两万袁绍精锐则被裘盛亲率大军堵在了黎阳县。
颜良可不敢让定陶丢了,他率着这两万兵马疯狂的攻击裘盛,只希望冲出一条血路赶去定陶,帮济阴郡太守坚守定陶城。
至于李傕、郭汜、张绣三人的情况则将袁绍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他万万没有想到裘盛居然敢杀郭汜,能弄得张绣退还粮食食言而肥,只剩一个狡猾无比的李傕还‘支持’他。
如此情况让袁绍不得不改变策略,不再将希望寄托在李傕的援兵上,而是听从沮授之言,亲率十五万大军救援兖州,以求将裘盛的势力完全赶出兖州。至于派八万兵马攻打裘盛老巢的计划则放弃。
听到袁绍会亲率十五万大军前来救援,定陶城内的济阴郡太守和守军立刻又有了战斗意志,不打算投降了。
裘盛万万没有想到袁绍居然会如此疯狂,一时之间感觉兵力严重不足,都有撤了围困定陶的大军,回过头先与袁绍的大军打一场的想法。跟在一旁的王匡看出了裘盛的动摇,立刻说道“大人,你是不是想撤了定陶的兵马回过头与袁绍的援军战斗?”
“是有这个想法,怎么?公节兄不这样想?”
“下官确实不这样想,而且那样做其实很愚蠢。”王匡毫不讳言。
本以为王匡最多就是说这个想法不合适,却没想到王匡居然用了‘愚蠢’二字,这让裘盛感觉非常不爽。要知道,自懂事以来,他就没被人骂过‘愚蠢’。虽然愤怒,但裘盛明白身为上位者心胸必须要宽广,下属不能因言获罪,所以只好忽视这个让他不快的词,转而询问王匡为什么要这么说。
“大人,下官听戴大人送来战报说城中守军已经没有多少士气,攻破定陶指日可待,此时撤军前功尽弃,实在是不划算。这还不算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袁绍的十五万兵马不过是银样镴枪头。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他袁绍绝对没能力在如此短时间内调集那么多粮草支持十五万兵马···”
“你的意思是,袁绍支持不了多久,发兵十五万完全是在吓唬我?”
“八成是这样。大人,中山国和常山国还在你手中,幽州也在你手中。若是袁绍有些头脑就绝不会率领十五万大军与你在黎阳大战。最应该做的反而是让给你兖州六郡国,夺回原本属于他的中山国和常山国。”
王匡这么一说裘盛恍然大悟。确实,如果他从幽州、中山、常山国三地派兵偷袭冀州,袁绍岂不是会被打得溃不成军?到时候连老巢都丢了?
“好,既然他忽悠我,我也忽悠他!命刘虞出三万兵马攻击河间国。铁牛率中山、常山两地的两万兵马佯攻巨鹿郡。再从并州调五万大军来随我一起阻挡袁绍的十五万大军。我要让他袁绍食不知味,睡不安寝!”
没想到裘盛居然如此用兵,袁绍顿时感觉被四面合围,处处都是敌人了。而他这多谋少断之人此时想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训斥沮授,说沮授出了个馊主意。
沮授也是聪明人,一眼就看出裘盛的打算,明白袁绍大军短处在哪,只好先请罪再解释。并表示对策很简单固守兖州六郡国中容易守的济北郡、泰山郡、鲁国和东平国,并且夺回中山国和常山国。由于李傕至今不过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