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正打算等马车近前停下,再仔细看个究竟呢,结果,在各种目光的灼灼注视下,人家直接不守规矩,公然插队了。
在众人或大声质问、或低声吐槽议论中,两辆马车的护卫头领早早下马过去,据说出示了朝廷的免检文书。
于是,在黎明稀薄的微光中,人们根本没机会看到细节,马车已经在众人的注视中穿过城门,扬长而去了。
随着马车离开,不但进出城门的百姓看着远去的马车发呆,连兵士也有点发愣。他们也是守城的资深人士了,可谓见多识广,但这种马车还是第一次见……是哪家的来着?
刚才光顾着看将作监的文书吃惊,路引只瞟了一眼,没怎么看清楚,好像是……
“……清韵斋的。”一旁年长的兵士沉稳些,刚才特意看了路引。
这时,商队领头的距离两个兵士不远,听到二人在那里嘀咕,便陪笑凑了上来“二位官爷,刚才那两辆马车新鲜的很呢,不知是谁家的?”
年轻兵士瞥了他一眼,呵斥道“哪那么多话?走不走?赶紧的,路引!”京城的风声这么紧,全是因为兵马司邵校尉和清韵斋。
刚才出城的马车是清韵斋的不假,但拿的文书却是将作监出具的,谁知道其中有没有需要保密的事情?!
那位爷,连历经三朝的刘太师都在他那里栽了跟头,他们不过是些小兵士,哪能触这个霉头?
商队被兵士呵斥,其他想打听事情的也都不敢多言了,对那辆满载货物、却走得丝毫不慢的马车满是好奇。
守城兵士是没有多话,但这个时代,难得有个新鲜事,京城西门有两辆车型很大、装货很多的马车出城的消息,由底层慢慢的扩散开来。
很多达官贵人、包括他们的下人家仆,都不在意马车装载量大小这种事。就算听一耳朵,也不往心里去。
在大家的传统认知中,马车大、装的东西多,行路自然就慢了,拉车的牲口也得下大力气,这是不争的事实。
这不过是个噱头,无非就是让人看的惊讶,排不上用场的。
当进一步的传言,证实马车是清韵斋的,引起广泛关注时,已经是七八天之后的事情。
这时,邵毅留在矿区的护卫也带着望远镜回来了。
侍卫营刘协的办公间,刘协检查了望远镜一切完好之后,两人再次做了交接手续。
刘协一边把邵毅之前写就的字据交还,一边问道“你也听说了吧?你那马车,人们这几天议论的很凶。怎么样?乌金石的分量不比别的,重的很呢,你那马车靠的住不?
两辆马车才能运多少?不要大家伙儿眼巴巴等着你的乌金石。结果你用了半月二十天的,只弄回来两车,还是因为乌金石太过沉重,装车时大打折扣的两车。”
邵毅闻言,很有些得意,得瑟道“什么叫两辆马车?那是很多辆马车好不好?我这几个护卫回来的时候,马车主体部分已经运抵矿区,等车轮和车轴一到,很快就能完成组装。刘大人我给你说啊,你就等着运送乌金石的马车进入京城后,亮瞎那些卑鄙之徒的双眼吧。”
那浅薄、那得意,简直不忍直视。
“呵呵。”刘协尬笑两声,看这小子的得意劲儿,他一大把年纪的,和这种毛头小子真没共同语言,还是问正事比较舒服一点。
“东溪那边,事情查的怎样?”
“哎呀,差点忘了。”邵毅说着,连忙从怀中拿出一叠纸,“这是莫叔查到的,我专门给刘大人抄了一份。”
刘协接过来翻看着,随口问道“专门给我抄了一份,你留着的那一份打算干什么?”
“嘿嘿,”邵毅笑着,“李家人做的事嘛,找李家人没啥意思,我打算今晚约靖王殿下出来,念叨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