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朝后,志凌站在御书房外,等殿中大臣皆退下之后,他这才上前求见。
载湉明白他的用意,带他进了内殿。两人坐在榻上,载湉看了一眼殿内,低声的问“这些人此时都在何处?”
志凌将手中的公文递给他,道“大多在南方。皇上你看,第一个人叫康广仁,广东人,此人历来反对科举。他虽学富五斗,年轻有为,却从不愿参加应试。臣本以为寻他较难,没想到,到了南海,随口打听,便知道了。他曾在浙江做过小吏,后来耻于官场污秽,腐败,便辞官教学。他讲求实用之学,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爱国学生。”
载湉一面颔首听他细说,一面低头看着手中的文件。
志凌又道“这第二个叫林旭,福建人,此人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幼年便入私塾学习律赋。臣亲自拜访,向他说明来意,他甚是欣喜,爽快的答应臣,明年定会参加科举,早日来到皇上面前效忠。”
看到第三张时,志凌笑了笑,道“这个人就在朝中,曾是殿试二甲,刑部候补的主事。只是这刘光第廉洁自律,一尘不染,生活又清贫,不会阿谀奉承,所有便一直默默无闻。但是臣仔细查过,他任官期间,敬业勤勉,政绩颇佳。闲暇时间他皆是闭门读书,虽然他的官声颇好,但是在当下想要升迁,何其之难!”
载湉还在看刘光第的档案,志凌笑着说“皇上,请看下面这个人,臣称他为神人。臣到了湖南浏阳以后,在他家附近打听,听到一个有趣的事情。此人名谭嗣同,说是这谭嗣同在五岁那年,因病去世,过了三日,竟然又奇迹般的活过来了。臣当时还不信,见了谭嗣同以后,听他亲口说了,臣这才相信了这个传言。”
载湉大笑,诧异的看着志凌,问“竟还有这样的事情,人死怎还能复生呢?这话若不是出自志凌的口中,朕自然也是不信。朕看他确实是个神人,他还创办了学堂!”
志凌笑了一会,道“嗯,那是后来之事。他喜欢算学,格致,一直在他父亲的道署中读书。他寻求自由生活,曾离家出走,游历天下,西至新疆。不仅观察了风土民情,还结交了不少文人名士。”
殿内静了一会,志凌似是想起什么,连忙道“对了,皇上,这康广仁还有一个哥哥名为康有为,此人颇为喜欢西学,而且在四年前进京参加顺天乡试,曾上书过,想要面见皇上,不幸却被层层阻拦,最后便回了广州,创立了万木草堂,收徒讲学。”顿了顿,又道“不过遗憾的事,康有为臣此次并未见到,这些都是从他弟弟口中得知的。”
载湉放下手中的文件,抬头看向志凌,叹了一口气,道“他可能连紫禁城的宫门都没有见到,便被驳了回去。”顿了顿,问“你可知他上书的内容是什么?”
志凌抬起双眼,铿锵有力的道“新政论,求变法!”
载湉起身,双手负后,在殿中来回踱步。复又走到榻边坐下,低声问“他可愿进京?”
志凌微微摇了摇头,道“这还要当面问他,臣还并不知他心中到底是何作想!”想了一会,志凌又道“臣想他们此时不在京中,或许会更好,这样便不会引起太后的注目,对这些人来说会更安全一些。”
载湉颔首,又翻看了后面几人,道“这些都是文人墨士,虽然他们满腔热血,可一旦和太后冲突起来,自是以卵击石。朕不仅需要他们的辅佐,同样朕还需要培养精兵。”说着看了一眼殿门,低声的问“招兵的事情,如今到哪儿了?”
志凌正凑近他,准备低声说。宁小生进殿报恭亲王求见,志凌便只摇了摇头。载湉会意,让宁小生请恭亲王进来。
两人一起出了内殿,恭亲王见志凌也在此,连忙笑着,向载湉请安。
载湉坐到龙椅上,看着他,问“六皇叔,找朕有何事?最近皇叔总是频繁的来养心殿,却又不说是什么事。朕看六皇叔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