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5200小说>都市言情>华娱之别样人生> 第1096章职业剧和偶遇大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96章职业剧和偶遇大师(3 / 4)

高难度的作品,这次的《无问西东》,她将这四个故事打碎,用各种非线性的方式进行拼接,想要以此来展现更强烈的对比、呼应和冲击。

老实说,以往这样做的导演其实不少。比如诺兰就很喜欢玩这种非线性的叙事,在他早期的一部电影《记忆碎片》中,电影分为了26个片段,而其中13个片段采用的是正叙,而另外13个采用倒叙。甚至其中后13个片段,每个片段又被分为两半,并颠倒顺序。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故事,被诺兰这样一剪辑,顿时成了一部无比迷人的烧脑悬疑片。

但是,李方方无疑是不具备这种天赋的,她的剪辑不单没有让电影变得更有张力,反而使得原本就简单的故事变得更无聊了。

例如,章子怡遭受批斗,我们正担心她的安危之时,画面突然一黑,王哈哈那英俊的脸就冒了出来……这种生硬的强行剪辑,就像你在家看电视看得好好的,你爸突然过来拿起遥控器换了个台,总之体验是十分不爽的。

现在的人都反感鸡汤,反感说教。但是,很多优秀的电影,其实最后传达的都是同样的道理,比如《三傻大闹宝莱坞》、《心灵捕手》、《死亡诗社》……等等。

这些电影,不但没有被人讨厌,反而都获得极高的赞誉,很多人甚至不断重温回顾。

所以,其实人们讨厌的并不是鸡汤,而是强行灌鸡汤。

这里面的区别是,一个通过有趣、好看的故事,让你自然而然通过故事理解到了背后的道理。甚至不需要导演额外提点出来,你看完故事就明白了。

而灌鸡汤,则是故事本身很单薄,故事和道理之间的关联并不大,你看完故事并不能自己总结出这种道理,道理是导演强行让故事中的角色说出来、思考出来的。

比如,民国陈褚盛的那段戏,陈褚盛本来是个无比优秀的青年学子,但面对校长竟然会说出不知道为何读书这样小学生才会说的话。而经过校长提点后,他陷入茫然,然后离群索居,最后看到泰戈尔的一番演讲,终于豁然开朗。

很抱歉,这个故事根本就没有什么故事性可言,道理也都是通过角色的口说出来的,并不是我们看了故事才想到的。因此,完全不能打动人。

除了故事性不强之外,还有很多很为了说理而强行添加的连逻辑性都欠缺的故事。

比如,为了展现王哈哈的“同情”,导演让他冒着被上司惩罚的风险,冒着被日军发现的风险,驾驶飞机向难区投递粮食。这个行为不单没有被重责,还感染了队友甚至上司,带动了队友一起去投粮。

战争不是儿戏,如果因为投粮而导致日军发现你的路线,甚至摸到了你的根据地,那得多大的损失?而且军中的规矩应该是令行禁止,怎么能允许这么明显的违规?实在是说不通。

除了这两点外,陈褚盛的表演也让我颇为尴尬。他不说话还好,一说话,我就感觉他之前营造的那种精英学子的气质一秒破功,就像一个胆怯的小学生。也许这跟陈褚盛并没有表演经验有关,但演员和故事是相互成就的,有些平淡的故事,也能因为好演员的精彩表现而变得好看,而一个不好的演员,哪怕故事精彩,都可能变得平淡如水,更何况原本就不出彩的故事,所以最后民国时期的这个故事最后的呈现只能说是灾难。

另外,张振的那个故事也不出彩。但这并不全是演员的锅,更多是剧本、剪辑等方面的问题,而且张振可能本身也没有完全融入角色,没有相信角色,所以最后的呈现就显得平庸,只能说可惜了一个好演员。

“我说你这逗我呢,电影你看了?”

“看了,真看了,我和老婆一起看的,年代味还行,不过太想当然了,嘿嘿,这女的挺有意思的,被那些记者忽悠了几句,真当自己是大师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