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丽雅哪知道蒋心找她居然是为了《恶棍天使》,到了会所才发现来的不仅是蒋心,还有孙丽;
“蒋心,孙姐,什么情况?”
孙丽微微一笑,将丫丫迎了进来,“你可别怪我冒昧,是我让蒋心不说的!”
童丽雅忍住心里的诧异,招呼两人坐了下来;
“丽姐,还没恭喜你呢,朝哥的《恶棍天使》牛大了!”
童丽雅和孙丽两人有一点相似,有了孩子后,生活的重心几乎都放在孩子身上,平时也不怎么关注娱乐圈的事,她自然不知道这几天邓朝遭到了不少业界人士的嘲讽;
孙丽柳眉微蹙,叹了一口气说道:“别提了,票房是挺喜人的,但咱家老邓也被人给骂的狗血淋头,跑完路演心气都没了!”
这么一说,丫丫就知道今天约自己是什么原因了,想让老孟出头呗;
“哎呀,孙姐你想太多了,轻舟说了,现在是票房为王,能帮投资人赚钱不就行了,电影好不好,又不是那些影评的说了算,观众喜欢啊!”
她没把老孟的话说完,《恶棍天使》真不算好电影,即使从喜剧片的角度来评价,也几乎一无是处;
谁让他是导演兼主演呢?
目前国内商业片是制片人掌控大权、明星拥有很大的话语权,而导演并没有绝对的权威,当然了,像孟轻舟或者老谋子他们另当别论,也就是说在大多数商业片里,真正决策者还是背后的资本爸爸们。
这也就决定了导演的艺术创作会收到很大程度上的制约。如若导演为主创,那么他亦要有相关吸引力告诉影视资本:我们有商业价值,你们投我能赚钱巴拉巴拉的。
至于结果呢,无非就是产生了以下几种导演;
诺兰式的商业导演:从不触犯观众的价值底线,跟随大众的普遍性价值趋向,且用一些看似高超巧妙观众却都能看懂的手段,既维持了自己在观众中“封神”的形象,又做到了在观众心中“无一烂片”。不可否认,诺兰是十分成功的。
张一谋、陈楷歌式的转型导演:此类导演本身就是更适合于艺术片,但受市场影响,从一开始探索艺术与商业相融到后来的探索商业,其间有佳作有中庸亦有烂片儿。
冯剧刚式:为啥把单独他列出来呢?因为冯导挺有意思的…艺术片起步,被封被禁无市场之后开始探索商业片,开创贺岁片,但他打心眼里是看不起观众的同时,他又想要票房…这个就导致了后面那几部卖情怀的片子。看似引人共鸣实则毫无意义。
姜闻式:姜文能够在学院派里获得极高的称赞以及捕获一批忠实的铁粉也是有原因的。强烈的个人风格,不沦落世俗,意图“站着把钱赚了”的狂劲儿,骂骂咧咧的范确实挺酷奥。
王小帅式的艺术片导演:不屑于做商业片,不刻意去追求市场,无论其自身才华如何,其坚守本心的勇气是值得业内人士乃至大众尊敬的;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去电影院看电影基本上都会选择喜剧片,不为别的只为了图一乐呵,轻松。喜剧片,适合任何一个群体,比如恋爱未满的小青年啦,带孩子看电影的妈妈,带妈妈看电影的年轻人都可以。
不必担心有过多少儿不宜的内容,也不必担心会很无聊让身边的人接受不了,选择这类电影会避免很多尴尬。喜剧片,主旋律就是要让看到的人一起开心,一起产生快乐的共鸣越多,才称得上一部好作品。
《恶棍天使》上映后,丫丫在家里听老孟说过,剧情好不好是一个电影有没有诚意的最大标准,剧情烂的电影,即便阵容再强,特效再真,服饰再奢华,场景再震撼,那也稀松。
比如周星星以前的喜剧电影,哪个需要花费大量的特效?《活着》被评为张一谋最好的电影,有《黄金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