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上的通俗。情节并不环扣,前后角色几乎都是孤立地一一出现;
道士何安下像个导游,一路带着我们从传统技击武术,走到传奇,走到巫术乃至于神学的层面。
通俗要讲章法,《道士下山》没章法,本来不应该这么受欢迎。
不过,功大欺理。
徐浩峰的功,有两条是别人绝对难追赶的。一是玄,二是奇。
玄是武学的思想宗旨、哲学内核。
中国的武学的初阶总还是常规层面的,不过是苦练出大力,苦练出巧劲,但苦练之后,要获得力量攀升,就得参悟,这后面就不是物理和生物,而是神学。
玄字讲的是武功何以让人成为超人,取日月精华,效万物为师,以自然的恢弘神秘为武学的强力背书。须知民国一代的剑仙武侠里,大侠的终点可绝不是金古梁一代的什么武林盟主救国救民,而是得道飞升。
徐老师文字里的玄,讲出了武学里的神性,读来心旷神怡,让人拜服。这一宗,接的是还珠楼主。
奇是武学与时代的表征与掌故。
“无名指要松”,这种一句话的真传,是否有用不论,它对传统武学里那种崇尚禅悟一瞬的质感做到了绝对的还原。单凭作者空想,难以想出这么简练而朴实的诀窍。
而在徐浩峰的里,这样的诀窍、拳理,数不胜数。“如影如响”、“头不躲,人的头快不过人的手”,朴质而符合逻辑,是否有用?不论,但它让人感觉耳目一新,却又有理有据。
武学之外,还有民俗秘史,论及民国政治生态,论及武林江湖的规矩,徐老师的里几乎是奢侈地用最简洁的文字甩出无数干货,“谢师礼”,“递帖子”,“摆茶杯”,讲洋车夫打架用什么,脚行打架用什么,混混打架用什么,让我们这些才疏学浅的作者嫉妒得发狂。
徐浩峰文字里的奇,是多年访谈和苦读积淀,比空构的世界观扎实而合情理得太多。这一宗,接的是郑正因,甚至是老舍和冯骥才。
徐浩峰的文字质朴无工,而玄奇二字太盛,乃至于妖艳。
是以《道士下山》不讲什么慢火煮水、草蛇灰线,一样让人连连称奇,读来读去,时有一种彻悟。
说完了,对于电影,要说的就简单了。
电影的世界里一样有章法,这个章法可以叫“叙事规律”,也可以叫“故事原理”,市面上任何一本讲编剧的书里,少不了连篇累牍的讲这个,大同小异。
诚然,这种章法里蕴含着俗套,所以,有人也非常烦它。但这绝对是大部分电影都应遵守的金科玉律。
不按这个章法,可不可以?
可以,你得功大。
孟轻舟的《一代宗师》就不怎么讲章法,甚至剪辑上还不算一个完成品。
但它的质感、表演、台词都太好,孟老板拿功大硬闯了这个章法,一样是遍地喝彩。
那陈楷歌的这部《道士下山》呢?
符合叙事规律吗?符合塑造人物的常规吗?
“师傅死后,店里来了一个陌生人…”突如其来,偶发奇遇,就引入了下一段剧情。
“咱们去偷钱箱吧…”突如其来,偶发奇遇,又引入下一段剧情。
不理解查老板为什么非得在赵笠人姨太太生日这天硬生生离场,激怒了赵笠人,徒添一个仇家。也不理解査老板为什么在已认为彭乾伍是个会开枪暗算的卑鄙小人时,还要来一场义气的闭目意斗。
让剧情显得如同编剧安排发生,让英雄显得无比愚蠢。
陈楷歌没顺着这个理,或者是想顺,没顺好。
那再说表演,质感,台词如何?
何安下第一句台词,就出戏了,但这姑且算是一种王宝强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