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万一有事就耽搁了;
“微影时代夏总?你怎么知道我手机号的?”孟轻舟的手机是直接在厂家定制的,每年有两次的定期检测,确保手机不会泄密;
“哦,这事我知道,不好意思啊,一时间没想起来。”
企鹅和万达在11年的时候联合成立了微影时代,当时确实给一品投资发了公函,只不过孟轻舟没怎么关注,他前世毕竟不是搞这一行的;
“那你明天带人过来吧,什么情况我们见面再说!”
这还真巧了,正犯愁呢,项目居然主动上门了;
他也不是看上了这部电影奇高的票房,关键是口碑很好,而且算是为国内的动画片立下了一个标杆;
赚钱那是次要的!
电影产业的规律,还真不见得就是”好电影就能赚大钱“。
电影可以分成赚钱的和不赚钱的,但这个跟所谓”好电影“还是”坏电影“还真没有必然因果、逻辑关系。
有很多很好的电影赚钱了,但同时也有很多优秀的好电影赔钱了。
反过来也一样。
可能我们很多时候只看到了一面,就以为电影只要”好“就能赚钱。
即使是部”真好“的电影,是否赚钱也只占了不到50的因素。
因为一部电影赚钱于否,第一不是看影片质量,而是看影片投入(制作投入和市场投入)和市场目标(本国市场还是全球市场);
明确了投入和市场目标,才有回收计划。
然后后面根据影片定位和内容,要知道怎么”卖电影“,就是宣传营销和发行环节,这块至少占50。
可能有人又要问了,既然电影赚钱无法评估,那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烂片被拍出来呢?
这个问题,其实特别简单,不只是中国如此,全世界如此,电影诞生以来就是如此。
最早一分钟的电影,在一个小盒子里放,只能一个人趴上去看,用的是爱迪生的专利技术,里面啥内容?看女人脱衣服而已,一个镍币看一次。
这一分钟微电影是否烂呢?无数、大量被生产出来。
电影是个比较贵的产品,还是个不太容易形成质量评估标准的文化产品。
只要有人愿意出钱,那就拍呗。
至于最后电影是个影史经典还是烂片,这个就不好说了。
现在电影史上不也经常给某个老片翻案嘛。
但我估计这里问的大量烂片被拍出来,特别是国产电影,其实是有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因的。
要知道去年中国电影产量700部,今年肯定更高,其中很大一部分投资人,一种是不太在乎回收,玩一把,还有一部分不知道怎么回收,被玩了一把;
这两种总结一下共性就是:无知者无谓,无所谓的谓。
这年头要看着一部称心的国产片,比中彩票概率还低,不信你在淘宝上随便买个联票,总能中个五块八块的,但你要花个五十八十得看个自己满意的国产片,自求多福吧。
大家别笑话,中国电影人创作水平目前能展示出来的,也就大概这样了。
这时代,容不下牛人;
中国电影最深刻的矛盾是电影观众的鉴赏水平和口味和国产电影品质两者间巨大落差形成的矛盾。做为观众能做的就是────“等”!
万重山作为内地影视行业的龙头企业,除了必要的盈利点,公司的口碑也是无形的资产,对于高质量的项目,孟轻舟肯定要大力支持;
宁昊推门进来,发现孟轻舟精神头不错,居然点了一只雪茄在窗边吞云吐雾,疑惑的问他:“又赚翻了?大哥,有啥好项目知会兄弟一声啊,你撺掇我成立公司,好歹也要给点贺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