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节
尸体身上的碎屑已经清理干净,花铃的衣衫像是被人撕扯过,胸口只剩下薄薄的一层小衣。
公孙策蹲在地上检查花铃的尸首,萤雪在旁辅助。包拯捏起一些地上的石屑,“怎么是红的?”
“你不是说大铜山盛产铜铁矿石么?大概石块中本身就含有铜,现在碎了,铜屑也就掉在了地上。”展昭道。
包拯没说话,凑近闻了闻红屑,一时竟不知在想什么。
“咦?这里也有小树枝。”石屑堆里,有一根和白泽阁二院火炉边一样的小树枝。
“有什么关联么?”展昭问。
包拯再次摇摇头,他深吸了一口气,缓缓站起身。
“被砸死的,后颈连着背部的骨头,都被砸得稀烂……该是这些石块,她也是倒霉到家了,怎么走到村口石块就塌了?”公孙策无奈地晃了晃头。
萤雪在旁已经泣不成声了,蝉儿更是哭得梨花带雨。她们都是辽人,即便道不同,但是作为一族同胞,这同气连枝的情分,自是让人痛心。
“她昨夜不是就走了?如何还躲在村里,现在才出村?”公孙策问道。
村里的人都纷纷摇头,一脸不解的样子。
“杨忠郎,我问你一句,昨夜花铃昏倒在白泽阁内,还被火灰堵住了气管,可据我所观,昨日村内虽有走火一事,但我等也并未见着烟雾从白泽阁上空飘出来,花铃又是如何被呛致那般严重?可如果说她是事先就被人迷晕后,再被人在口中塞满火灰,那就说得通了。”公孙策冷峻发问杨维德。
杨维德一脸惊恐,脑袋摆的跟拨浪鼓似的,“公孙大人慎言啊,小的怎会做这样的事,这位姑娘小的并不相识,不过是先前有过一面之缘,哪里有理由做这些事啊,公孙大人……还请大人明鉴!”
“那走水一事,你如何解释?”
杨维德看向刘俊生,刘俊生撇了撇嘴,道:“不是已经告诉各位了吗?是未灭的炭渣子把木箭烧起来了,所幸火势不大,才无多余烟气儿,再说,即便有些烟雾,你们离得那么远,又是晚上,就一定能看见?而且,这个女子我们都不曾见过,她昨天如何昏倒在二院,又是如何被土灰所呛,我等并不知情。”
公孙策盯着这个刘俊生,临了竟把眼皮往上翻,白了刘俊生一眼,“俊生兄,那我再问你,你之前说……你们社头龚海的姐姐是个做大买卖的,可冬儿小兄弟却说龚海的姐姐是个卖艺的,你们二人,到底谁说的是真的?”
龚海听公孙策无端问起这事儿,先是狐疑了一阵,倒也没有要回话的意思,那刘俊生自然便想着说下去,可却忽的被马社何小徽给抬手拦阻了,“其实啊,冬儿年幼,村里大人们偶尔闲聊所说的趣话,冬儿听了去便当真了,公孙大人何必往心里去呢?龚社头如今家大业大,想来定是离不了他姐姐的帮衬,姐弟嘛,怎么说也是一家子的事,又何妨探个究竟呢?是吧,公孙大人?”
何小徽深谙言语周全的话术,他说完旁人自是无法轻易反驳,就是连龚海都微微点头有些赞同。且不论大同村里的人有何秘密,但是对于外人的防备,村里的这些“大人”,看来都是上下一心、一致对外了。
包拯蹲在碎石边,在细细查看着。那个冬儿也蹲在附近,不过冬儿不是在查看现场,而是轻声地安慰着一旁帮花铃整体衣衫的萤雪和蝉儿。
“两位姐姐,你们可要节哀,人的命向来是最不作数的,即便你发誓要好好活着,可谁又能预测明天呢?故而冬儿便要说句不该说的话,你们既是辽人,又是细作,在大宋境地更不该如此热血,但凡遇到的事都应该做好心理准备不是?她的死不过你们前行路上的一个必然,虽然我们无法预测生死,可是有些事,大势所趋,即便不能左右,它也是该发生还是会发生的……与其为死者悲痛,不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