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5200小说>玄幻魔法>哈利波特之晨光> 第二百六十三章 花之争(一百零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六十三章 花之争(一百零五)(2 / 3)

“随便。”他任性得说。

来首摇篮曲怎么样?

她差点冲口而出。

可是她想了一下,还是哼唱了一首歌。

她不是很清楚这首歌是在哪儿听来的,可是却记得它的节奏,就像人鱼的歌声般飘渺而神秘,吸引着路过的人,走向黑暗的森林里面。

即便是凶猛的老虎也有生老病死,如遇到虎城里的老虎倒毙,虎皮要交给内务府广储司皮库,虎骨交给御药房备用。

但乾隆皇帝信佛,对释迦摩尼在“腊八”这天成佛深信不疑,对百姓祭腊的习俗也表示了肯定,于是命造办处造了八吨重的大铜锅,安置在雍和宫,每年腊月初一就开始准备熬粥用的米、果料等项,都是由内务府直接拨给,从初二早晨开始就率领杂役用马车经紫禁城东华门运到雍和宫,初五才运齐,随之雍和宫大部分僧人也加入到熬粥的准备工作里了。

初六内务府大臣率领三品以上御厨、杂役,会同太监、僧人一起搬运木柴,初七僧众在殿内诵经,到了“吉时”蒙古王公就下令生火,由经验丰富的僧人负责掌灶,随时观察火候,按照易熟程度分时段将粮食、果料下锅。

通常要熬一整天,当夜幕降临,各个大殿内几百盏酥油灯都被点亮,鼓乐声和诵经声齐鸣,到初八那天蒙古王公要上香,然后将熬好的粥盛入碗里,用托盘供奉到先皇的遗像和各殿佛像前,每尊佛像前按照等级不等,供奉一、三、五碗不等,直到天明复命,这时又有二到四名蒙古王公派来听诵经,一直到初九早晨进宫复命。

第二锅粥献给朝廷,第三锅给王公和大喇嘛,第四锅给文武百官,第五锅给本寺的僧众,往往第三锅和第五锅会留下一点,混合起来分给平民。

其实那么大几锅粥那么多人分,平均一人分下来也就茶盏那么大的碗一碗,根本吃不饱,人们图的主要是这个彩头,喝了这碗粥可以祛除不祥,象征着保泰安平和喜迎新春。

举人也分到了一碗,是宫里的太监给他留的,他们对人好的时候是真的好,对人坏的时候也是真的狠辣。这些人也是穷苦人家,家里本身就快活不下去了,少了一个人少一口饭吃,而且那几年恰巧天灾人祸不断,老家就有人投奔他们来了。

也有旗人在京城里过不下去的,去了北边垦荒或经商,这些不用举人教小郡王就晓得怎么处理,毕竟他跟着父亲在库伦呆了几年。

就为了争这个熬粥复命的名额,蒙古王公们也是明争暗斗,小郡王才17岁,这差事他连门槛都摸不到,不过过了年他就要回上书房和皇子们一起读书了。

还有一个可能,有很多人在猜正大光明匾后面的匣子里写的是永瑢的名字,不过质郡王已经被过继了,而且明确不参与“夺嫡”,他只想为父亲“分忧”,这事他一点都不怕传开,哪怕第一次和举人见面,永瑢完全不知道他的底细和为人。

看似鲁莽,实际很缜密,这样一想的话,其实娶大学士的女儿也没那么好了,因为和珅惹了很多人,也没见着她劝他收敛。

清初的时候实行命妇轮流到后宫侍奉后妃的制度,轮到董鄂妃的时候,有一次被前去给太后请安的顺治帝遇上了,然后顺治帝每次都在董鄂妃去服侍的时候跑去给太后请安。

顺治十一年孝庄太后叫停了这个制度,当时风言风语已经传到了皇城外面。

进宫后董鄂妃也没有恃宠而骄,反而继续侍奉孝庄太后,可以说她没什么错,但顺治帝为了她跟着魔了一样,她死了,难过到要出家,也真有和尚敢给皇帝剃度,后来被玉琳大师撞见才叫停了。

没错,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很惹人羡慕,同样也很招人嫉恨,成为众矢之的后芝麻大的过错都能被人渲染成大错,举人上次写的那个正阳门催款的折子,要是换成与和珅有仇的人写内容就不一样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