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会落入数字的陷阱中,为了不出错,他们总是使用相同的数字或者同一个数的倍数。举个例子吧,在一次面试中,面试官询问应聘者过去的工作经验。面试官“你做过几年的销售工作?”
应聘者“我做过6年销售工作,分别在3家不同的家电公司。”
面试官“谈谈你在上一家公司的情况。”
应聘者“我负责一个6人的销售团队,曾经连续3个月过得“最佳销售团队”的称号。”
应聘者在回答问题时反复提到3和6这两个数字,如果面试官足够聪明,应该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当数字信息重复出现时,往往并不是“纯属巧合”。
可见,虚构的情节总会显现出一些特征,除了重复出现的数字之外,事事完美的情节也是虚构事件的典型特征。诚实的回答通常同时包括正面和负面的情节,例如对方告诉你今天虽然路上堵车,但是他见到了多年的老同学,两人聊的很开心。而虚构的情节总是事事完美。人们在撒谎时总会忽略掉那些负面的东西,好让别人听起来更容易相信,而这恰恰就是谎言的破绽之一,把手机忘在出租车上、飞机晚点等信息是不会出现在虚构的情节中的。另外,如果你要求对方解释约会迟到的原因,他会告诉你路上堵车塞车、出门忘带东西又返回去取等理由,在对这类问题撒谎时,大多数人则会编造一些令人头疼的负面的情节,这就要另当别论。例如,你问女友周日的行踪,她说和朋友出去逛街了,具体又可能有两种不同的描述1、我和红姐去西单逛街了,她买了两条裙子,我本来看上一双高跟鞋,可惜没有我的尺码。”2、我和红姐去西单逛街了,她买了两条裙子,她说我的眼光真好,帮她挑的裙子都特别适合她。我本来也看上一双鞋子,可惜没有我的尺码。”一看之下,这两个回答是一样的,唯一的差别在于第二个回答包含了第三人的观点,即红姐对“我”挑衣服眼光的评价,这样的回答更可信。而如果女朋友的回答是第一种,那么你或许应该在多问几个问题来试探真假。虽然不涉及他人观点的回答未必一定是假的,但包含了他人观点的回答,通常是值得肯定的。好了就举这么多例子吧,姐姐,我还有半杯奶茶呢,你给我喝了啊?”
“你那个西柚味的比较好喝,我一不小心看错了,喝完了。”
“哼,明明就没看错,你是故意的,小心今晚长胖五斤。”
我看着她们俩斗嘴,特别有意思。诺颜懂得太多了,在她面前不能说谎话,因为她看得出来,揭不揭穿你看她的心情,下午两姐妹带我去逛了周围的风景,这边靠近河边,空气不错,比五城区和高新区不知道好那儿去了,这边还有一所大学,是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应该是医学院,我看到很多女生穿的衣服都是那种护士服,这个学生的男生有福了,在这儿要是都找不到女朋友,那可太……
诺澜道“中午菜都煮了,晚上我们吃什么,妹妹?”
“你是当家的,你看着办吧,姐姐。”
我笑道“我请你们吧,我老婆给了我很多零花钱,我都没地儿用呢,请你们吃一顿大餐,回馈你们今天的招待以及诺颜传授的知识。”
诺澜道“你老婆晚上要查账不?”
“她只会查我,从不会查账。”我这句话把俩妞儿逗笑了。
不知不觉中,秋就在清凉的微风中悄悄来了。来得虽然有些温情,有点轻柔,却仍然有着火一样的炽热,但秋夜的凄凉却会让人有一丝淡淡的感伤,其实,有时人的感伤来源于季节,有时人的感伤来源于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沧桑。而秋天总是在收获的同时让人多了一缕牵挂,一缕思念,一缕淡淡的忧伤……
浅秋的凉夜蕴含着秋夜的光芒,繁星的灿烂,寒蝉的鸣咽,一片片,一点点,像是阵阵悦耳的歌声,又像是缕缕飘动的相思之情,让初秋绽放着浮华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