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宁向皇帝呈了题本,徐坤泽升官级一事,皇帝没有当场答应,只说要再斟酌一翻。皇帝虽知道太后背后所有的力量都系于徐坤泽一人,也知道自己能登帝位,徐坤泽要记最大的功劳,但他对的徐坤泽的忌惮,并不比摄政王要少。皇帝对摄政王,尚存一些亲情与敬仰,毕竟在他还只是个皇子的时候,摄政王一直疼爱他,他也从不同的人口中听说摄政王的政绩,摄政王比他的父皇,在治国安邦上,给他的启发更多。虽然自他登位为王,不得不对摄政王提防,可并不针对他一个人,一国之君,身边所有的人,又有哪个不需要他留一份警惕。
故而,对于毫无亲情,虚情假意的徐坤泽,皇帝是没有任何情分可讲的。可皇帝虽然年纪尚小,可“制衡”两个字是何解,个中深意又如何落到实处,他也是几番琢磨的。
摄政王提议给徐坤泽升官级,是要捧杀,还是障眼法另有盘算,总之不会对徐坤泽有好处。
如果他同意了,徐坤泽因此而被摄政王铲除,那摄政王便一人独大。
戚宁自然觉察到皇帝的顾虑。
“要不,就直接跟皇帝说太后和徐坤泽……”荣王没说完,戚宁一个尖锐的眼神切断了荣王的话。
“你是不是听到什么捕风捉影的事?”
“捕风捉影,你是真迟钝,还是假仁慈。”
“你从何处听说的?”
“你也太小瞧我了,还让我揭徐坤泽的底!都这么一段时间了,我还能查不出来这个?太后和徐坤泽在宫中的势力虽然不小,可宫中毕竟人多嘴杂,一件事情一次两次可能躲得过耳目,可是十几年哪,不可能一次都不湿鞋。”
“既然你都这么说,那你更应该猜到,你想要揭发的宫闱之事,就在皇帝眼皮底下,皇帝多少会知道些,还要等人去告密揭发?别到头来给自己惹事。”
“皇帝还小,不知道的吧,如果他知道却熟视无睹,也要有个理由啊,不然这种事情怎么能忍。”
戚宁好像忽然想到了什么,眼珠一转,心中一惊,但很快又掩饰好自己的惊讶,道“这事关太后声誉之事,不能拿来当做武器对付她的孩儿。”
“我们不对付她孩儿啊,对付的是奸贼。”
戚宁双眸一暗“可皇帝必然痛心。再者,我们得有证据吧,要掌握这个证据,你难道还要派人埋伏在天后寝宫左右?成何体统。这事就莫要再提起。我们再想别的办法。”
戚宁一向执拗于“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尤其自他开始后悔起当年向父皇请缨出征,他就自己给自己定了罪一样,处处鞭策自己,不行不义之事,对此荣王虽然能够理解,但有时心中也不免有微言戚宁就是固执于这些陈腐的思想,才没有了以前的决断果敢,事情多花了功夫不说,还容易栽跟头,皇帝现在还小也还好说,但再这样下去,早晚有一天,戚宁的跟头要栽在这个小皇帝手中。
荣王还想再劝,但戚宁的眼神很明显是不容分说的坚持。荣王只好暂时作罢,见一步走一步,问戚宁“那你想如何让皇帝下旨升徐坤泽官职?”
“再等等,皇上会同意的。”他还是有几分把握的。
几天后的早朝,皇帝吩咐雷公公,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宣读圣旨,任命徐坤泽为河道总署总督备任,协理何明森治水,待何明森辞官后,正式接替成为河道总署一把手。
徐坤泽对官职一事素来耿耿于怀,本以为河道总署总督的职位只是皇帝画的饼,没想到忽然就到了自己嘴边,他喜形于色,跪下接旨谢主隆恩时,语气几乎是兴高采烈。
殿上则有人面色沉重,明显是对皇帝这一安排并不认同,李尚书因为知道宁王的计划,现在直觉离计划更近了。
按照宁王的计划,李尚书开始对徐坤泽手下的人摸底约谈,对几个要员威迫利诱,过程比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