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5200小说>历史军事>少帝成长计划> 第0347章 壮士断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347章 壮士断腕(1 / 4)

‘家大于国’,亦或是‘先有小家,后有国家’的观念,可谓是华夏封建史上,仅次于‘官员世袭制度’的落后思想。

在后世无数的事关华夏文明存亡的时间点,这个思想的存在,都导致了华夏文明受到了严重打击。

三国时期,天下各大宗族门阀奉行的‘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自是不用多说。

宋末蒙元入关,南方门阀世家觉得左右不过是换个主子,并不影响生活。

即便是在满清入关之时,势力雄厚的晋商群体,也依旧觉得这是百年难得一遇的‘机遇’‘风口’。

在这种思想背景下,封建王朝末年出现某某某登高一呼,天下为之大乱的状况,实在是太正常不过。

血统论和世袭制,刘弘还没有改变的打算——毕竟封建王朝的皇位传承,还是只能以父死子继的世袭制,才能确保政权安稳。

但家与国的先后关系,以及重要程度排序,却是刘弘必须要做出改变的点。

道理再简单不过屁股决定脑袋。

坐上了皇位,刘弘首先要想的,自然是政权的安稳发展,以及尽量长时间的延续。

要想达成这个夙愿,那爱国思想的建设工作,就必然需要提上章程。

须得一提的是,作为华夏民族最璀璨、最光辉的历史时期之一,汉室享国四百余年,却并没有出现过十分明确的民族观念,亦或是忠君观念。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人民对君王、对国家的忠诚,几乎都是以战争带来的国家仇恨作为根基的。

就拿战国末期的两大世敌秦赵来说,两国百姓之所以能紧跟国家号召,在必要时责无旁贷的踏上战场,绝大部分的原因,都只是因为战场对面,是杀死自己祖父、父亲、兄长的仇敌!

而秦锐士之所以能享有‘虎狼之师’的威名,也只是因为秦的一纸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将秦卒的对胜利、对敌卒首级的渴望提高到了极致。

说白了,秦赵两国百姓之所以能有那般高涨的战斗意志,主要就是血海‘私仇’;秦这边,又多了个‘杀敌进爵’的私欲而已。

对于国家外部状况、战略局势,绝大多数百姓都不关心。

在国家税赋提高,甚至仅仅是比其他国家高的时候,还很有可能出现战国末期,关东各国百姓举家前往秦国的‘叛国’之举。

就连各国官僚、公卿贵族,在面对磨刀霍霍,势必要统一天下的虎狼之秦时,也多有‘良禽择木而栖’的想法。

而如今汉室,距离战国时期才过去数十年,战国遗风在汉室依旧浓厚。

拿如今,汉室与匈奴之间的关系来说,绝大多数汉人对汉室的忠诚,都并非是单纯对刘汉政权效忠,而是多半出于华夷之防。

甚至于在汉室初,韩王信、燕王卢绾等人叛逃匈奴,乃至于后续叛逃的文人官吏,在做出背叛国家乃至于民族的事情后,都还能以‘各为其主’来解释自己的举措。

就算真有忠心于汉政权的,也大都是因为汉室初,刘邦对天下人‘授田加爵’之恩惠的感恩之情。

对于百姓,尤其是对于封建时期目不识丁、几乎全民文盲的寻常百姓,刘弘的要求并不高——能出于太祖高皇帝的恩惠,对刘氏皇帝有一个‘应该不是坏人’的第一印象,刘弘就很满意了。

至于后续的名望,也确实需要皇帝以身作则,实打实的照顾好百姓。

但对于官员,刘弘却不能忍受‘良禽择木而栖’的观念存在!

同样的道理对于百姓把家庭看的比国家、民族重要,刘弘就算心有不畅,也只能勉强接受,再慢慢通过对外战争、对内整合来循序渐进。

但对于官僚将家族看的比国家重要,别说刘弘了,任何一个封建君王都不会接受!

如果家族比国家重要,那等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