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5200小说>历史军事>少帝成长计划> 第0293章 陈政事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293章 陈政事疏(2 / 5)

个正面例子,为自己的看法增加了可信度长沙王受封弹丸之地,户不过二万五,故终未反而忠于汉室!

贾谊的这种看法,基本道透了汉初异姓诸侯,以及景帝一朝关东七国谋逆的本质人心不足,蛇吞象。

更多的财富,让诸侯王认为自己足够强大,有能力跟长安掰掰手腕了!

时间一长,再有三两个臣子怂恿,诸侯王谋反,也就是必然的事。

贾谊在《治安策》中也说了如果让樊哙、郦商、周勃、灌婴等人做诸侯王,那他们也可能反叛;反观汉初诸侯,如果让韩信、彭越等人在最开始,就只获封为彻侯,那他们就不太可能造反了。

对此,刘弘也抱有同样的意见要想从根源上杜绝诸侯王不臣,乃至于作乱之心,唯一的办法,就是削弱诸侯王。

只有诸侯国弱小到诸侯王一眼就能看出,自己的小胳膊小腿拗不过长安,诸侯割据的问题,才能彻底杜绝。

而相较于粗暴削夺诸侯封土的《削藩策》,无疑是更温和的《推恩令》更容易为诸侯所接受——不管怎么样,国土还都是自己家的嘛~

虽然被分给了儿子们,但总量没少。

这样一来,刘弘也能避免‘图谋诸侯土’的指控。

但贾谊在《治安策》中,为诸侯王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法,却非常简单粗暴直接将诸侯国分裂为数部分,最大,也不能超过侯国的范围!

众所周知汉室彻侯最高等级,也只到‘县侯’;其所属封土,顶多是一座城,加上周边土地

也就是说,按照贾谊在《治安策》中的说法,如果一个诸侯国有五十城,那就要分成五十个彻侯封国!

如果当代诸侯王只有五个儿子,那在这个诸侯王死后,就先从这五十个封国中拿出五块,给那五个儿子,剩下四十五块封国暂时由中央控制,等这五个儿子再生下儿子,再依次发放给他们的后代。

而《推恩令》中,与贾谊的想法所不同的是诸侯薨而有三子,则分其国为三,三子各领一国;待此三者薨,再裂各自土。

虽然二者发展到最后的结果,都是诸侯国被分裂为一块块只一城、一县的弹丸之地,但这个被贾谊有意无意忽略的过程,却是这个政策之所以能被诸侯王接受的关键。

试问一个坐拥五十城的诸侯王,如何能接受自己死后,长子的封国只剩一城?

又试问哪个王太子,能接受父亲五十城的诸侯国,到自己手上就只剩下一城?

而这一点,就是主父偃比贾谊更为人称道的地方了作为纵横家出身的官僚,主父偃对人心的了解,可谓相当透彻。

——且先不提贾谊的方式能否为诸侯王接受,光是其余空置封土‘暂时交由朝堂保管’这一点,就足以使得诸侯王连连摇头,说一句此陛下欲谋吾家之土也!

别说诸侯王信不信了,就连刘弘自己,都很难在这个诱人的选项面前摇头。

即便刘弘把住节操,仗义的履行了诺言,真的将封土交到了诸侯王的子孙后代手中,但刘弘也无法保证自己的后代,能在这个诱人的选项面前说no。

——眼皮一眨,那可就是小半个汉室疆域落入中央手中!

从这便能看出提出陈政事疏时的贾谊,还是一个十分纯粹,且对人心险恶一无所知的理想主义者。

而作为一个水准线以上的皇帝,刘弘自然不可能认可贾谊的提议;在《推恩令》和《治安策》之间,刘弘只能选择更温和,且更容易为关东诸侯接受的前者。

因为《治安策》推行,很可能引来所有诸侯的不满;《推恩令》,则将得到大部分诸侯的认可。

团结大多数,打击一小撮——对于任何时代的君王来说,这都是至理名言。

至于刘弘最后一个考虑,则与第二个考虑原因相同此时的贾谊,还是太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