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5200小说>历史军事>风波定大唐> 第五十五章 李泌归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五章 李泌归隐(4 / 5)

孙也都加封官职;当初不救睢阳的谯郡太守闾丘晓已被杖杀,贺兰进明也逐渐失势,后被贬逐;只一个狡猾的许叔冀因大肆行贿了朝中的中使宦官,不仅没有受到责罚,反被褒为“忠肯可信”而成为一镇节度使,为将来埋下了一条祸根。

这时,朝中又有人提出,张巡不仅不应该受到褒奖,反而还应被治罪,理由是张巡守睢阳之时杀人充当军粮,其行与禽兽无异,本来守城抗敌是为了活人,与其这样杀人而食,不如弃城而去,保全百姓的性命。

这套说辞冠冕堂皇,听来也似乎有几分道理,在朝中引起一阵不小的风波。

天子李亨没有直接表态,郭子仪、李光弼等重臣虽然也都大大不以为然,但自顾身份,也不好上来就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一甘经历无数生死的武将们却早就在人前人后破口大骂起来。

鲁炅就曾跳着脚骂道“这群腐儒,打起仗来比谁跑的都快,害起人来却比谁都狠!他娘的,那时候连马粪、老鼠都吃光了,不吃死人,喝西北风打仗吗?要不是张巡守了睢阳,老子守了南阳,才有粮食运到扶风给他们吃,这帮龟孙早就啖狗屎去了!”话虽如此,但毕竟这些武将在刀枪战阵上是行家里手,笔墨文章上却差不多都是外行把式,到了这种需要说辞论理的时候却只能甘着急瞪眼,浑身是劲却使不出来。

就在这时,御使大夫颜真卿上书慷慨陈词,言明了睢阳守城的意义和和功绩,还特地转奏了张巡生前的挚友李翰为他所写的一篇传记和一篇奏疏,奏疏的文字虽然不多,但遒文壮节,掷地有声,文曰

“巡以寡击众,以弱制强,保江、淮以待陛下之师,师至而巡死,巡之功大矣。而议者或罪巡以食人,愚巡以守死,善遏恶扬,录瑕弃用,臣窃痛之!巡所以固守者,以待诸军之救,救不至而食尽,食既尽而及人,乖其素志。设使巡守城之初已有食人之计,损数百之众以全天下,臣犹曰功过相掩,况非其素志乎!今巡死大难,不睹休明,唯其令名是其荣禄。若不时纪录,恐远而不传,使巡生死不遇,诚可悲焉!臣敢撰传一卷献上,乞编列史官。”

李亨读完后大为感慨,传旨群臣传阅,郭子仪、李光弼等群臣看后频频点头称赞,亦纷纷上表言明了自己相同的立场,而原来那些莫名其妙的议论也顿时销声匿迹,遁于无形。

表彰完了功臣,天子李亨下旨,由礼部尚书李岘、兵部侍郎吕諲、御史大夫崔器、殿中侍御史李栖筠等人负责审理清算陈希烈、达奚珣、张均、张垍等三百余位曾在伪朝廷中任职的官员们的罪责。

再经历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审讯和无数的争吵、辩护、调停和妥协之后,结合当前继续平叛的形式,才终于决定根据情况将这些人按照六等定罪重者刑之于市,次赐自尽,次重杖一百,次三等或流放或贬黜。

判决一下,达奚珣等十八人被斩于城西南独柳树下,他们多是临阵投敌变节,造成唐军在平叛之初蒙受巨大损失的元凶;而陈希烈、张均等七名重臣被俘后变节投敌,皆被赐自尽于大理寺;其余官员都按在伪朝廷中的俸禄等级和官职大小一一治罪,该杖责的杖责,该流放的流放,该贬黜的贬黜。

在这些人中还包括了大唐的诗坛领袖王维……

他在长安被俘后在伪朝廷中担任了不小的官职,按罪当斩。所幸左拾遗杜甫不顾安危,挺身而出为他作证,说自己当时也曾不幸被叛军俘虏,并与王维一起被关在菩提寺中。有一天,在听闻安禄山在东都洛阳凝碧池边杀害了雷海青等人的事迹后,王维悲愤忧伤不已,遂赋七绝一首,曰

“万户伤心生野烟,

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

凝碧池头奏管弦。”

诗中皆是思念旧主之意,足见王维心念大唐。后来,杜甫也是在他的掩护下才得以趁乱逃走,奔至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