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东西最易上手。李姐将他们分作十个班级,对应十道不同的工艺,又挑出工艺最好的师傅,给他们开堂授课。
手艺人怕的就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哪个老师傅愿意倾囊相授?
但是李姐的学习班却不一样,学徒所学的仅仅只是拆分后的一道工序,给他们留了足足九手。
即便那些学徒学得再精,也无法撼动老师傅的地位,自然也就没了藏私的必要。
那些老师傅乐得做个顺水人情,又有优渥的劳赐,教得格外上心。
学徒每日上午习课,下午帮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此一来,大大加快了他们的上手速度,同时,还提高了制枪的产量和效率,还防止了核心工艺外泄,一举多得。
她又借住现代的人事管理知识,给那些学徒安排好了一个晋升之路
学徒——普工——工头——管事
至于薪资这一块则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绩效工资,占总体薪资的八成,以多劳多得为原则。
第二部分为工龄津贴,只占总体薪资的二成,每年的月钱涨个几文。虽然钱不多,但对小学徒来说是个盼头,对老师傅来说也是种恩泽。
第三部分为等级津贴,这个是额外的补贴,需要通过考核才能获得。
理论成绩占三成,实践成绩占七成,由沈钰亲自出题把关,每半年考核一次,分为圣、神、工、巧四个等级,逐级往上考。
即便是考核过关的,半年后也得参加复试,复试不合格者降级,并删减等级津贴。
李姐还给予了工匠良好的住房福利,所有学徒刚来工坊时,睡得全是通铺。
待及冠后可申请配妇,用积蓄换购一个一院八户的单间。
待孩子三岁时,可搬至一院四户的两居室,大人一间,孩子一间。
孩子住的屋子,设置的是一对上下铺的双人床,最多可安置四个。
若想住一院二户的,或是独立的院落,也行,又两条途径,其一是用积蓄换购,其二是通过考核,获得神级、圣级资质,即可免费申请。
工匠的孩子到了启蒙年龄,可以免费进入李姐开设的学堂读书。
经过三年的认字、算术、制图和拳法学习,根据他们各自的兴趣与专长,分专业进修技能。
再三年,即可成为学徒。
李姐还会同沈钰商讨一些技术性难关,由神级、圣级匠组织研究组。
这些研究组,是面向所有工匠公开招聘的,每个季度开设一次招聘会,择优录取。
若是能攻克难关,或是提出技术革新,每个组员都能根据各自的贡献,获得一笔优渥的奖励。
在一系列奖励机制的激励下,火绳铳的产能大幅提升,射击的距离和精准度也提高了不少,质量远超火器局,可把董公公给乐坏了。
李姐趁机向他申报,自掏腰包购置原料,生产了五百支火绳铳给她爹提升兵力。
虽说火绳铳的数量充足,却不是任意士兵都能获得的,得先通过严苛的考核。
考核内容有三项即填装火药、拆装枪械和射击打把。全得获得甲等成绩,方才能够申领配枪的资格。
当然啦,作为获得配枪的奖赏,每日午膳可多得一块大肉,连领三日。
一时间,军营中人人以配枪为荣,练习起枪械时格外地认真。
李姐还增设了火铳比赛,参赛者需蒙眼将拆散的枪械组装起来,然后迅速填装火药,射击打把。
前三甲将获得一个特质的带钩,材质分别为金、银、铜,戴在腰间特别气派。
这个带钩如同流动红旗一般,谁是三甲就是谁的。想要保住它,可得勤加练习,不然下一次比赛,若是名次落后了,可就得拱手送人了。
即便是普通士兵,每月也会重新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