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服徭役的村民在铺一条石子路,突然听见凭空一阵惊雷,想起今天是惊蛰,不得不感叹起来,对着旁边的田学林这么说。
“不对啊,”田学林环顾了一下四周,“这不是晴天吗?哪来的雷?”
“晴天霹雳没听说过吗?听,又一声……咦?”陆平此时也察觉出不对来,“等一下,这是不是炮声吗?!”
这炮声不是从西山试验场来的,倒像是从很远又没什么障碍的地方传过来的,两人等了一会儿,又听见一声。
“海上?!”两人异口同声地喊出来。
这时候,东海102上也拉起了警报,整个东海地区纷纷惊动起来。
但是这个时代,能放出炮声的还能有谁呢?
不一会儿,东面的海上出现了两艘帆船,桅杆顶部挂着辣椒土豆旗,帆上画着一个倾斜的“0”和“1”交叉的图案,像一个倾斜的“φ”,也就是圆教的标志,代表两仪。
这不是第一舰队还能是谁?
第一舰队,从明州出发十六天后,累计航行了近九百海里,折合一千六百多公里,比南下时多跑了一倍还多的距离后,终于有惊无险地回到了东海地区。他们放出空炮,告诉家里人“我回来了”。
“我靠,韩松他们这就回来了?牛坏了啊。老田你先看着,我去看看。”陆平跳着叫起来,扔下施工现场直接朝半岛区的临时港跑过去了。
田学林无奈的看了看,叫过旁边的张大牛,让他临时担任监工,监督村民们休息一会儿,自己也跑过去了。
第一舰队慢慢靠岸,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迎接的人们拉着船员们左问右问,几乎是用抬的把他们送回了东海堡。不过此船员们最想的,还是先好好洗个澡,再一直睡上一整天。
之后的收获也是巨大的。
由于号和纵横号是今年第一批从南方回来的船,所以船上的货在胶西县市场卖了个好价钱,最后一统计差不多有两万四千贯。
这还有几项没算进去,一是五百石红糖和大量的白纸,前者要提炼成白糖,后者是东海商社自用的。二是当初带过去的玻璃制品和那副太清宫的水墨画。
亲兄弟明算账,虽然是自家的船自家的货,但由于百脚制要给船员结算分红,所以这些货物还是得上帐比划一下。
东海商社办事从来是童叟无欺,财政部痛快地给红糖和白纸按胶州市价结算了两千八百贯,只是先记在账上,等分红完毕再交割。玻璃制品和水墨画则算成商务部的生意而非海洋部的生意,所以不算进第一舰队的盈利里,只支付给第一舰队200贯作为运输费用。
最后核算下来,最初置办商品成本差不多是六千贯,最终销售额是两万六千八百贯,再扣除修船费用八百贯,总计盈利两万贯。两艘船一共二百脚,所以每脚可分红一百贯。
号上共有一脚水手9人,二脚水手3人,三脚股东7人,共36脚;纵横号上共有一脚水手8人,二脚水手3人,三脚股东6人,共32脚;剩余的就都是商社的。扣除这些分红后,东海商社可以得到13200贯的收入,再加上出售玻璃器和字画所得的4300贯,又扣除买糖和纸的2800贯,总共获得了14700贯的收入,超过了目前卖一年钢材所能获取的财政收入!更别说炼出白糖后又能赚一笔。
这下子统合部和财政部从上到下一个个都喜笑颜开的,见到海洋部的人都觉得特别顺眼,动不动就悄悄塞一点管制物资给他们。毕竟他们可是真财神啊!
获得了巨额分红的水手们更是乐开了花。他们当初在舟山“做了一票”,当时就分到不少钱,这次又有了一百甚至二百贯的分红,一个个都真正发财了。他们推着着装满铜钱的车子,神气活现地走出了东海堡……当然没多久他们又主动搬回来了,现在这一大堆钱没地方存放,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