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兵势虽涨,接下来的这场仗,却不可大意。”
韩当不以为然,挠须说道:“刘将军虽久从镇东征战,然我不曾闻其独当一面,亦没有听说过他有立下过什么大功,他虽然前战未胜,今我等再击白骑,必可胜也。”
韩当倒也不算看不起刘备,事实上因为孙策感谢之前汝南打吕布时刘备给他的帮助,对刘备甚是礼重,隔三差五就派人往颍川给刘备送些礼物的原因,韩当对刘备还是挺尊重的,只是尊重归尊重,放到具体的打仗上边,刘备於荀贞帐下,到现在为止,也的确是没有什么特别亮眼的表现,那么韩当认为刘备没有“军事才能”,在这方面不重视他,也在情理之中。
又及韩当长於骑射,膂力过人,以前追随孙坚的时候,在孙坚帐下就是有数的勇将,——他以辽西郡人的身份,而得以在孙坚这支以江东子弟为主组成的部队中得到重用,只这一点,就可见其人之武勇;孙坚死后,他又跟随孙策,在孙策帐下依然得到重用。
无论是此前跟孙坚时,还是现在跟孙策,韩当都立下了赫赫的战功。
两下结合,他说出这样的话,并不奇怪。
孙河说道:“虽然如此,但是将军,张白骑部本是黑山贼寇,惯於逃窜,如果他不肯与我军决战,那么我军只怕还真是不太容易把他消灭掉,……不知将军就此可已有对策?”
边上一人开口说道:“此有何难!”
韩当、孙河把目光投注过去。
说话这人,年龄不大,观之才十八九岁。
此小将名叫陈武,庐江郡人,乃是刚从庐江郡不辞千里,投到孙策帐下未久。
孙坚讨董一战,声名鹊起,早就名播江东。
孙策继承其父打下来的基业,不仅继续掌控着豫州这块地盘,并且还在孙坚死后,与荀贞部联兵逐走了寇据汝南的吕布,完成了孙坚都没有做到的事情,其“孙郎”之名更是远动荆扬。
陈武听闻了孙策的威名,又得知孙策今年才二十出头,只比他大了一两岁而已,说是“英雄重英雄”也好,说是“同类相求”也好,对他的这个州里人孙策自然就不免惺惺相惜,甚为爱慕,其家本是庐江豪强,於是他竟就带了宗族、宾客百余人,出庐江北上,经九江而入到豫州汝南境内,投到了孙策帐下。
一则,陈武是头一个从扬州这么远的地方跑来投奔自己的;二者,陈武年纪虽少,却不类寻常的南人,个头高大魁梧,长七尺七寸;其三,庐江郡此地,至今尚存吴越旧风,人性躁劲,风气果决,包藏祸害,视死如归,战而贵诈,简言之,很有轻侠风气,陈武的性格很受其影响,孙策与之一谈之下,两人相当投机,孙策便任他做了个别部司马。
这回驰援洛阳,陈武积极求战,孙策就派了他从军而来。
孙河说道:“子烈,莫非君已有计?”
“子烈”,是陈武的字。
陈武赳赳然,说道:“张白骑部固然游寇,不易将之尽歼,可是如果我军不与他对垒野战,而若是以兵诱之,设伏於道,候其来追,再做进击的话,灭之复有何难?就算仍不能把之尽歼,至少也能把它重创,而只要能重创之,我军乘胜卷袭,张白骑也只能远遁而逃矣。”
韩当喜道:“司马此策甚佳!”问孙河,说道,“君以为何如?”
孙河没有什么别的对策,他不以智谋见长,之所以得到重用,是因为他和孙策的亲密关系,便说道:“那就今晚,咱们与刘将军商量一下,看看刘将军的意见吧。”
行军二十里,选了一块地方,驻营休息。
入夜,韩当请了刘备过来相见,把陈武的此破敌之策与刘备原原本本说了一遍。
刘备听完,面现犹疑。
孙河问道:“刘公,是觉得子烈此策不妥?”
刘备叹了口气,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