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人向孔融行礼罢了,分别落座。
孔融手抚浓密的黑须,愤慨地说道“当今国家危难,荀贞之不思匡扶社稷,却觊觎我青州久矣。他先是擅自上表,举荐陈买继任我青州刺史之位,继又与陈买反目,战於历城,复又攻济南相,时至如今,他已经是数次犯我州界!前时,他侵据东郡、陈留以后,又把我州之平原郡抢占。这一次,他更遣三路兵马寇我青州!现下,陈登、黄迁之部在我北海郡南猖獗不已;荀成、赵云举着陈买作旗号,已出齐国,也进犯到了我北海郡内,将至剧县。”
说到这里,他略微顿了一下,大概实在是怒气难平,用力地拍了一下案几。
堂中诸吏都在安静地听他说话,猛然拍打案几的声音响起,着实吓了众人一跳。
王规、刘仁两人原就心神不定,被这一声响动吓住,抬起头来,仓皇四顾,最后把视线落在了孔融的脸上。
孔融继续说道“我汉家自有制度,二千石无诏,不得擅自出境,郡守尚且如此,况乎一州之长吏?说什么是应了我青州士民请他入境、剿灭黄巾的要求,他乃才入我青州,这都是唬三岁孺子的话!他荀贞之分明就是想借幽州内乱,袁本初无暇顾及青州的这个机会,来把我青州鲸吞,使青州亦成为他的窃据之土。……我意已决,我要在剧县给荀成等以迎头痛击!”
孔融环顾堂中诸人,问诸人,说道,“君等以为何如?”
短暂的沉默之后,堂中众吏纷纷开口发言,七嘴八舌,你说一句,我说一句。
孔融听了多时,诸吏意见不外乎两种。
要么是附和他的话,要么是以为单凭剧县一城,必是难以抵抗荀成大军,吞吞吐吐的,建议最好不要和荀成打这一仗。两种意见之中,后者居多;持前者见者,只有寥寥一两人。
孔融怒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我等身为汉臣,就当为天子守土,怎么能因为畏惧荀成、赵云的兵多,就不敢打呢?我宁愿战而死,亦不愿辱我清名!”
一直没有开口的功曹孙邵咳嗽了声,说道“明公,守土自是应当,唯是敌众我寡,今纵守之,这城,也不见得能守住。以下吏愚见……。”
孔融打断了孙邵的话,目光炯炯,直视着他,问道“怎么,功曹要劝我降城么?”
孙邵还真是这个意思,但是见孔融瞪大了眼睛,一脸愤怒的样子,不好把自己的念头再说出来,只好临时改变措辞,说道“下吏倒不是劝明公献城。”
孔融问道“那你是什么意思?”
孙邵说道“只靠我城中兵马守城,这城断然是守不住的。明公何不
招胶东令王君率部来援?如此,则城中有明公坐镇,外有王君援兵,剧县或许可以得守。”
孙邵提到了这个“胶东令王君”,便是王脩。
王脩是北海郡营陵县人,素来以忠义扬名,孔融任职北海太守后,闻其名声,就把他聘任为了府中主簿,并让他兼领高密令。
高密有一豪强孙氏素来强横任辖,他家的门客多次违法乱纪,犯了法的亡命之徒往往也会投奔到他家门下,以求庇佑。有一次,有贼人路上抢劫,抢劫完了之后又跑入了孙家门下,因为孙家的门客徒附众多,吏役不敢去捉拿,王脩就亲自带领吏卒和百姓围住了孙家。孙氏抗拒防守,王脩命令“谁不去攻打,我就把谁与贼人一同治罪。”由是,原本不敢前去攻打的吏、民便蜂拥而上。孙氏因此恐惧,乃交出了劫掠之贼。自此高密的豪强,尽皆慑服。
孔融遂迁王脩为功曹。胶东县贼寇很多,黄巾横行,孔融乃又任王脩领胶东令。
胶东有一大族,为公沙氏,——便是早前与荀爽曾经有过一段故事的那个公沙氏。这个家族世为豪强,和黄巾军私下颇是勾连,召聚宗族子弟、附近乡里的百姓,还有亡命之徒,建筑营垒,挖掘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