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5200小说>历史军事>三国之最风流> 55 此子乃忠直奇节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55 此子乃忠直奇节士(3 / 7)

改了个名字,改为“部长”。

战前诸事议定办妥,荀贞又去了一趟李家,拜见李瓒,一为南下前的辞行,二为感谢他给自己召的这五百人。

他麾下现在共约三千人,才复襄城、郏,未及多做休整就又主动提师南下,援救父城,迎战波才的数万众。李瓒对他这份上忠汉室、下怀百姓,为平贼乱不惜己身的“大义”极为赞赏,夸赞不已。

荀贞说道“复襄城、郏后,俘贼数千,今依志才之计,从中选出了五百可用之人,仍有数千剩余,我要南下无法顾及他们,因有一事相求。”

“子言之。只要我能做到,定不推辞。”

“我想请公在县里组织些人,把他们送去阳翟。”

李瓒一口就答应了“此小事耳,易哉!”

荀贞大喜,说道“多谢公了!”顿了顿,又道“还有一事相求。”

“请说。”

“捷报已送去阳翟,府君尚未回文。县中贼乱方平,不可无主,贞斗胆请公先出面安县抚民。”

因受李膺的缘故,李瓒也在被禁锢之列,不能入仕,但如今贼乱,当行非常之法,他略一迟疑就答应了。

荀贞喜道“有公临县,我此次南下无后顾之忧了!我明日午时就南渡汝水,驰救父城!”

李瓒问道“为何午时?汝水南岸必有贼兵哨骑,午时渡河,恐会被发现啊!为何不夜渡呢?数日前子来襄城,不就是在晚上渡的颍水么?”

荀贞笑道“此我诱敌之计也。今次南下之军由我先行,午时渡河,余众则会在晚上渡河。”

“噢?愿闻其详。”

荀贞只是笑,不肯说了。

李瓒了然,也不恼,说道“此等戎机秘事,本不该我问。子不说,我也就不问了!子智勇双全,乃是吾郡人杰,今既有定计,此番南下必能获大胜了!吾在襄城候子捷音。”

荀贞谢过,告辞离去。

等他走后,李瓒对陪坐在侧的李宣说道“方复襄城、郏,未及休整,即又南救父城,此子乃忠直奇节士!不愧荀姓。去年他为北部督邮,行县至吾县,你迎他来家中,对谈数日,我问你对他是何观感,你说‘才为中人,气度过人,宽容雅量,谦和沉稳’。与士交,他可能谦和沉稳,然与贼战,他唯恐不及啊!此子不但气度过人,节操也过人!‘友者,友直、友谅、友多闻’,如贞者,可谓直。人之交友,所为者何?一为道同,二为补不足,你少学,文有成而武不及,太平世或能安然居,当有贼乱难以保身。以后,你可与他深交之。”

李宣恭谨应诺。

……

次日上午,荀贞留下了荀成、小任带着早先编入辎重营的三四百丁壮并及文聘一曲兵卒协助李瓒守城,之后整部南下。

乐进、高素两曲去了郏,文聘一曲留在襄城,又辎重营三四百,这是千人。因李瓒的功劳,得到了五百襄城子弟的补充,又选出了五百余可用的黄巾死士,再除掉之前打襄城县时数十伤亡,也就是说荀贞准备带着南下的人马依然是两千上下。

这两千上下的人马分两批出城。

就像他对李瓒说的,第一批六百人,由他亲带,午时出城。第二批一千四五百人,由荀攸和戏志才率领,到了晚上再夜渡汝水。这是为了能更好地使用诱敌伏兵之计。如果同时出城就不好伏兵了,而分批出城,可以给黄巾军一个错觉,或许会错认为荀贞带的这支人马是来探视黄巾军攻打父城情况的。

按照计划,荀贞带的这六百人渡河南下后会沿河缓行。荀攸、戏志才带的这一千四五百人夜渡后则向西北急行,去父城西北边的山中埋伏。换而言之,也就是说,荀贞带的这六百人就是一个“诱饵”,用来诱敌上当中计的。

襄城紧挨汝水,出城向南不远就有一个渡口,但不能从此处渡河,因为这里是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