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翟戏忠。此君才学过人,能谋善断,聪明识达,王佐之才。”
荀贞还要再说,阴修“噢”了一声,说道“戏忠?”问荀彧,“文若,你是不是也举荐过此人?”
荀彧答道“是。”
“我想起来了,你给我举荐此人的时候好像是刚就任郡功曹不久。……,对了,你在到郡的第二天就举荐了此人。可对?”
“是。”
“戏忠何许人也?能得你兄弟称赞。……,元常,郡中现还有何空职?”
钟繇不认识戏志才,但既然是荀贞、荀彧举荐的,肯定要给个好职位。他想了一想,说道“郡中诸曹的曹椽皆无空缺,唯本郡上计至今尚只有公则一人,似可添补一吏。”
“文若,我记得你说这戏忠是寒家子?对么?”
“是。”
“寒家子,在郡中又无美名。上计至关重要,不可轻易许之。功曹且换一职。”
阴修不愿意。钟繇退而求其次,说道“集曹缺一曹史。”集曹,供纳输,主管各县上计,是个重要的职务,也是个肥差。“史”,是椽的副手。
阴修沉吟片刻,说道“集曹职在管诸县上计,征集粮谷以实仓廪,亦不可委之於寒士。……,功曹可再换一职。”
“水、仓、曹、法诸曹皆缺书佐。”“书佐”又次於“史”,在郡中是小吏了。
“水曹甚佳。半个月没降雨了,我前几天刚传檄诸县,令各县组织吏民,浇灌旱田,此正用人之际,能被文若、贞之异口同声称赞的必有干才,正适合‘临危受命’。”水曹职主兴修水利,救旱勉强也算其职。
阴修问荀贞、荀彧“便除他为水曹书佐,如何?”
荀贞心中苦笑,知道戏志才为何不愿来见阴修了,堂堂王佐之才,只因出身寒家,不是名门子弟,便不被阴修看重。
固然,戏志才在郡中没有名声,确实不该贸然就许以美职,可如果有心,在听到荀彧、荀贞的相继推荐后,最起码也该见上一见,先试其才干,再做任用,而观阴修态度,分明连见一见的意思都没有,只是敷衍荀贞、荀彧罢了。
荀贞心道“郡人皆赞阴修能够擢贤,他擢的不是‘贤’,他擢的是士族,擢的是名士啊。”
他说道“戏忠据英杰之才,恐非书佐小职所能屈。忠之才胜贞百倍,明府如有意,何不召他来见,先试其才,再以任用?如此,既能展其鸿鹄之志,亦能显明府擢贤之名。”
“这,……。”
郭图说道“明府日理万机,公文繁忙,哪里有空见一个小小的白身寒士?”
荀贞转顾荀彧,荀彧苦笑。荀贞心道“文若与志才交情不浅,必也已劝过阴修了。他说服不了阴修,我更不能。”不复再言。
……
阴修说道“今请诸卿来,一为给督邮接风,二来也是想询问一下诸卿的意思县令长、丞尉、功曹主簿、诸曹椽皆县中重位,不可久空,久空则民无主矣,郡北这几个县该怎么办?”
钟繇说道“县令长、丞尉是命卿,任用出自朝廷,明府可荐几个贤才,请朝廷选用。功曹主簿、县诸曹椽,明府亦可斟酌挑选,荐给诸县。”
阴修故作为难,说道“县令长、丞尉,我可以举荐几个贤才,请三府定夺,可功曹主簿、县诸曹椽,例由县令长选用,我怎能越权干涉?”
“阳城、昆阳四县,原来的县令长已辞,新任的县令长未到,功曹主簿倒也罢了,诸曹椽不可久缺。别的不说,只说明府刚传令诸县浇灌抗旱,曹椽若缺,便无人组织此事,耽误的是农事。以繇愚见,今似不宜用旧例,当循权宜之计。”
阴修颔首“卿言之有理。”
“至於另外几个县,县令长虽无贪污浊迹,但如颍阳,县诸曹椽却有不法残民的。这说明当地的县令长不能选用贤良,至少也是